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愿填报攻略你知道多少?

2025-07-06 06:00:26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21216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8省市新高考落地,志愿填报攻略你知道多少?

6月10日,北京和海南等地区地理科目考试告一段落,标志着2021年全国高考圆满结束。截至目前,安徽、河南、湖南三地已对外发布信息,从6月下旬开始,考生们可以查询到录取的分数线以及个人的考试成绩。

届时,将有1078万考生及其家长共同迎接一项新的挑战——志愿填报环节。尤其是今年,新增的8个省份将实施全新的高考模式——“3+1+2”,取消了文理科的划分,对志愿的设置和录取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使得志愿填报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考试占七成比重,填报志愿则占三成。关于今年志愿填报的具体规定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掌握填报志愿的技巧,有效避免潜在风险,提升被录取的机会呢?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向考生及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首次实施新高考省市:志愿填报难度大

今年,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及重庆等八个省市共同迈出了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步。

这些地区将本科一、二批次合并,不再区分文科与理科,招生计划将依据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进行分类发布。具体计划将根据历史科目组合和物理科目组合的不同,分别进行编制。

与传统的升学考试模式相较,新实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在成绩评估和排名处理上展现出独有的特性,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许在此不再适用。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指出,今年标志着八省市新高考的首次实施,报考的挑战性也随之增加,考生及其家长需格外谨慎。

与传统高考相比,新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目前,新高考省市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

此类录取方式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采用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和录取,每个“院校专业组”代表一个单独的志愿选择;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以及福建省均采纳了这种模式。

采用“一个专业类别搭配一所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机制,这种方式在河北、重庆以及辽宁等省市得到应用。

胡向东指出,不能简单地将传统高考的录取分数线照搬过来。由于八省市的新高考模式在再选科目上采用了赋分制,这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分布与以往有所不同。同时,高校的录取是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为单位的,因此录取分数线也会随之改变。如果直接套用旧有的分数线,很可能会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

胡向东指出,这种做法不能直接参照传统高考中的“一分一段表”。他进一步说明,在八省市实行的“3+1+2”科目设置中,考生将根据所选择的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进行单独排序。这种排列方式与以往的高考文理分科类似,然而,由于考生额外有2门可选科目,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人数并不等同于以往理科和文科的考生数量,因此,分数的排序也有所不同。简单套用过去的文理科排序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科学的转换。

一所高校内的各个专业不能简单等同对待,传统的高考录取模式是依据院校进行投档,每所大学设有文科和理科的录取分数线,而在校线之上,专业分数线之间的差距通常并不显著;而新高考制度则是按照院校与专业组(或单独的专业)进行投档,一所大学所设置的专业组(或专业)数量决定了相应的分数线数量。胡向东指出,这些录取分数线之间或许存在较大差异,往日的文理科分数线参考意义已有所改变,考生及家长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志愿数量激增,考虑采用“位次参考法”

相较于往昔,今年新高考的省市在普通批次所设定的志愿名额显著提升: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可选数量达到了40个或45个;至于专业平行志愿,则可填写大约100个。具体来看,河北与重庆的志愿数量最少,仅能填写96个;而辽宁的志愿数量则最多,可达112个。

面对新高考的首批省市考生,由于缺乏直接可借鉴的资料,那么他们又该如何着手进行志愿填报呢?

陕西师范大学的招生负责人辛向仁表示,面对“3+1+2”模式下的新高考,尽管这是第一年实施,但无论如何,学生和家长都需要设法寻找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

我们依旧秉持着采用位次参考法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需要对比分析多个数据,大致观察其变化趋势。比如,去年文科和理科的总人数、招生计划以及今年的考试总人数、物理和历史科目选择的人数,还有各自科目的招生计划。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去年和今年各项数据的变化幅度是否较大。差距明显时,在确定排名时可以适当扩大调整范围;而当差距较小的时候,所提供的数据参考价值则会更加显著。”辛向仁以实例进行了说明。

采用此定位核心,关键在于需关注两年间数据波动的范围。辛向仁认为,鉴于物理和历史科目组合共有12种选科方式,加之一些省市尚未公布选考人数的具体信息,以及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各异,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际情况与以往文理科考生比例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直接将之与文理科划线方式等同视之。他提出,在筛选目标院校并填写志愿时,关键在于确保院校专业组或专业院校之间形成合理的层次差异,同时,对于平行志愿中的冲刺、稳妥、保障和垫底策略,必须熟练掌握。

胡向东提出,考生需准确把握自己的分数水平,实现自我认知;同时,需深入了解目标院校的专业组和选科规定,实现对外部信息的掌握,随后需细致对照相关要求,完成分数与志愿的匹配。此外,考生还可以参考已实施新高考和新录取政策的省份的做法,以及这些地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对自身分数与学校、专业志愿的匹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

当前可供借鉴的是那些已经实施新高考模式多年的浙江、上海等地区。在这些地区,考生们不再依据文理科别或是批次划分,而是通过“必考科目+选考科目”的总成绩来进行排名,每位考生都会获得一个独特的“位次编号”。

南京大学的孙俊华副教授指出,当考生的总分持平,将依照文化课总分、语文与数学两科总分、以及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的优劣进行排名,若各项成绩均一致,则视为并列同等级。

需留意的是,位次号的产生基于不区分文理科、不按批次划分、分段进行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等规则,该位次号与名次号并不相同,使用时务必加以区分并对比。孙俊华指出,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仍需关注并锁定心仪的高校。

孙俊华表示,在实施新高考制度多年的地区,历年目标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平均分对应的名次,依然能够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定位。他进一步指出,之前确实出现过一些“高分低就”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考生虽然报考了同一专业,但选择了不同的高校,而这些高校之间的差距较大。

传统高考省市考生:不要只看分数,还要“知线、知位”

高考成绩揭晓之后,考生们最关注的莫过于总分情况。然而,辛向仁指出,与总分同等重要的,还有所谓的“一分一段表”。在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这一表格是考生们填报志愿的第一步,它要求考生们必须做到“了解分数、掌握分数线、知晓排名”。

“知分知线”意味着考生需掌握自己的得分以及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线;所谓“位”,是指考生在全省相同科目考生中的总分排名,也就是“一分一段表”中所显示的具体排名。

辛向仁指出,考生们可以查阅一分一段的表格,将自己的排名与历年各高校的录取情况相对照。此外,他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大数据辅助咨询软件,筛选出与自己排名略高、相当或略低的约十所高校,以此来缩小选择范围,并集中精力深入了解这些学校。

6月8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正式上线志愿填报辅助咨询服务平台。考生可选择“院校推荐”或“专业推荐”两种途径来获取志愿填报的参考信息。该平台建议考生分三个阶段,即“冲刺型”“稳妥型”和“保底型”,分别填报三个志愿,共计九个平行志愿。

除此之外,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还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综合参考系统。该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根据考生预测的考试成绩或排名,模拟筛选出适合的高校和专业,从而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选择学校和专业:结合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无论是面对新高考还是沿用已久的传统高考,考生们在挑选院校与专业时,究竟应当如何权衡与决策呢?

孙俊华指出,高考志愿的填报应当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规划之上,这要求我们首先搞清楚个人的兴趣所在,并提前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选择那些既符合个人兴趣、又能满足分数要求,同时兼顾家庭条件的学校与专业,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

目前,诸多网站与软件纷纷推出考生性格与兴趣测评功能,旨在为考生提供专业及职业规划建议。然而,孙俊华提醒广大考生,对待这些基于性格测试进行专业推荐的在线服务,务必保持谨慎态度。“考生的兴趣仍在不断成长之中,而这些测试结果对于未来规划的指导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考生所取得的分数如何,在省内的排名怎样,以及能够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基本上与该位次考生过往的录取结果保持一致。胡向东对考生及家长提醒道,切勿轻信商业机构的宣传,也别指望通过他们所谓的辅导能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填报高考志愿时,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辛向仁提醒考生,在掌握目标院校详细信息时,应充分利用《招生章程》与学校的《报考指南》这两份关键文献。这些资料一般会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层次、专业配置、今年的招生计划与专业设置等信息。同时,考生还需关注专业级差、调剂规则、单科成绩要求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报记者陈鹏)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