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65分女生随手填的凑数志愿被录取,这坑得防
2025-10-03 19:02:28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21430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山东565分女生随手填的凑数志愿被录取,这坑得防
要明白为何会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先阐述当前存在的两种志愿形式,不同的形式导致的问题性质各异:
第一种模式是 **“院校专业组” 模式 **,湖南、广东、江苏这些省份采用这种做法。具体来说,每所大学会将专业依据选科要求划分成若干组,考生只需填报一个组,然后在该组内选择六个专业。优势在于不容易掉队,即便未被录取到心仪的学科,也有机会被同组的其他学科录取,然而劣势是或许会被分配到不喜欢的领域,例如河南曾有一位611分的考生,最终被安排到了不情愿的土木工程,感到非常沮丧。
第二种模式主要在山东、河北、辽宁实施,采用 **“专业 + 院校” 的选择方式**,每个填报的志愿都是具体到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例如 **“山东大学计算机”“青岛大学临床”**。这种模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 **“无需进行专业调剂”**,最终录取的必定是自己最初选择的专业;然而其弊端同样显著,那就是 **“极有可能因分数不足而未被录取”**!倘若先前填报的全是热门学科,假如分数不达标,那么就会接连被淘汰,最终只能考虑后面那些备选志愿。
山东这个女孩,遭遇了 “专业 + 院校” 选择方式的弊端。她前 48 个填报目标,十有八九都是热门学科或山东省内的学校,但分数未能达到要求;而最后随意选报的石河子大学社会工作学科,竞争压力不大,分数却正好符合录取标准,结果被这个选项录取了。她犯下最严重的失误,在于没有察觉到:在采用“专业与学校组合”的录取方式时,分数的起伏变化十分显著,96个填报的选项中每一个都有可能被实际录取,特别是最后的“作为最后选择的志愿”,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前面的选项,必须仔细填写。
许多人认为 “最后的选项随便选选即可”,这种想法完全错误!确保最终能够录取,并且选择的结果可以满意,这才是关键所在。以山东考生为例,填报志愿时可以参考“冲刺30所、稳妥30所、保底36所”的分配方式,优先选择顶尖院校,其次匹配自身水平,最后确保有备选方案,各批次之间必须保持20至30分的分数缓冲,优先考虑那些录取分数虽不高但个人能够接受的大学和学科。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个女孩的情况,假如她保底的志愿填报了山东当地的公办本科院校,哪怕专业一般,也比去新疆读一个不热门的学科要好得多。然而她随意填写了新疆的一个边缘专业,相当于给自己埋下了一个隐患,最终出了问题只能由自己承担后果。
其实填志愿时,有三个 “保命细节”,不管哪种模式都得记住:
千万不要觉得繁琐,所有志愿都必须全部填报,既然规则准许填报九十六个,就不要敷衍只填一半,多填一个志愿就多一个保险,特别是作为保底的志愿,宁可多填也不可少填,以免被淘汰了才追悔莫及。
其次,保底选择须设定分数缓冲,例如考生分数为565分时,可将保底院校的专业选择范围设定为往年录取分数在530至540分之间的项目,形成20到30分的分数落差,以此保障即便前面志愿全部未被录取,依然能够进入大学,并且就读于自己能够接受的学校。
第三,作为最后的选择,也要仔细斟酌。不能因为分数不高,就随意选择学校。即便作为保底,也要考察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的未来发展,确保是自己能够接受四年的学习环境,否则一旦录取,要么要忍受不满意的就读,要么只能选择复读,无论哪种选择都得不偿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