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后如何选志愿?新专业学院政策众多专业繁杂

2025-09-22 19:02:27发布    浏览6次    信息编号:21404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高考出分后如何选志愿?新专业学院政策众多专业繁杂

六月份下旬,2025年上海的高考考生能够查询到分数;七月份初,上海地区的考生正式着手进行志愿的填报工作。进行志愿的选定,对于很多考生及其家人而言,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今年至今,上海各大学校持续变更本科学科,引起学生与家庭高度瞩目。许多学校着力提升学科布局对国家重点领域及经济进步的即时适应能力,增设全新学科与学院,并且拓展了双学位教育项目。

这些新增专业未来的工作机会怎么样?继续学习提升学历的情况如何?想要转专业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面对种类繁多的专业选择,考生们应该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

【交叉融合设新专业】

今年四月,教育部重新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其中新增了三十个不同学科。这些新增学科以发展新型工程、医学、农业、人文科学为重点,促进学科间的交叉结合,又有了新进展。

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新开设了区域国别研究、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学科方向;在对接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学科方向;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学科方向。此外,着重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新设人工智能学科、智能影音学科、数字化戏剧学科。

在此,上海各高校增设的专业包括:复旦大学开设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人居设计专业,同济大学新设的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上海海事大学增设的国际邮轮管理专业,以及上海戏剧学院新办的数字演艺设计专业。

复旦大学今年开始招收“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金融科技”两个本科专业的首批学生。前者依托国内首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后者专注于金融与科技交叉领域。该集成电路专业着重培养芯片制造工艺和设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构建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金融科技学科设置在国际金融学院之内,实施纯英文教学,致力于塑造拥有全球眼光和数字化能力的综合型金融专才。

资料截图。

同济大学持续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达到69个,增加了海洋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学这两个新专业。此外,同济大学继续扩充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增设了人工智能(拔尖班)、图灵班、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数智人文拔尖班四个项目,拔尖基地(班)的总数提升至10个。该拔尖班借助项目运作与导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致力于培养能够开创未来的AI领域杰出人才,以及能够构建全新应用场景的专业人士。

新增专业紧随行业发展。上海电机学院开设的“飞行器运维工程”与“应用物理学”这两个本科专业,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学生。该专业与制造强国战略及航空产业动向高度契合,物理学学科聚焦半导体器件机理研究,服务于集成电路与新材料行业,主要涵盖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内测试工程师、器件设计工程师、现场服务工程师等研发设计制造类职位。

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在实训训练机器人。 李蕾 摄影

【别忘各校大牌专业】

双学位教育项目正在持续增加。今年,复旦大学获得了24个复合型双学位培养计划,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设立了54个双学位项目,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30个学科门类。其中,聚焦科学智能领域,推出了41个AI双学位项目,构建了跨学科的微型专业体系,奠定了AI与专业结合的人才培养基础。这些双学位课程包含了多种培养方向,例如“新文科”“新工科”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成长选择。

同济大学增设了建筑学与应用物理学、城乡规划与法学、地质工程与应用物理学三个复合型学位项目,复合型学位项目总数提升至十七个。同时设立了五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领域的三位一体精英人才项目三个。目前拔尖人才特区培养项目已达到四十三个,全部纳入校内二次选拔流程,预计招生规模超过一千三百人。

二零二四年,高考公布分数和排名之后,进行志愿填报的集中指导活动,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

要关注新增专业,同时也要关注重点专业。此次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中国目前涵盖专业门类最全、参评专业数量最多的一次本科专业评估,囊括了836种专业,统计了1100所高校的情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居全国榜首的“顶尖学科”。这次,上海有二十所大学中的六十九个学科夺魁,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这十门学科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复旦大学的国际政治、新闻学、广告学、能源化学、生物科学这八门学科同样位列全国前茅;同济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城乡规划这八门学科也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另外,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都各有7个顶尖专业。还有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它们分别有3个王牌专业。这些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极高声誉,对于考生填报志愿具有指导价值。

资料图片。

【专业“+AI”焕新再生】

如今炙手可热的“AI”,也成为高校专业调整的增长点。

上海电力大学是首批五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该校的储能技术实验室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龙佳一,目前正和团队成员一起检测新型电池的蓄电与放电性能。学校注重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推进,对专业设置进行实时更新,去除了七个就业情况不理想的旧专业,另外开设了十个新专业,这些新专业中,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三个专业与上海最新规划的“3+6”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学校正努力打造一种结合校企双方资源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新体系。

上海电力大学依据单位具体状况制作了“行业人才需求分布图”,该图表明接下来五年里,储能、海上风电等七个关键行业职位空缺将超过两万个。为此,学校起初着手实施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个专业的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具体涉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打算到2026年,将陆续增设大约五个集成电路、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双元制”专业(群),预计每年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数量能维持在八百人上下。

2024年高考公布分数和排名之后,将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志愿填报集中咨询服务。

能源电力虽然看似是陈旧学科,但与人工智能结合后便焕发生机。工作机会的优劣程度,体现着学生选拔和教学体系的水平,也影响着个人对专业的选择以及职业发展。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的首届产教融合培养班的学生们完成了学业,29名本科毕业生里,有16人立刻加入了国家电投集团,其余的13名学生则计划在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才会进入国家电投集团工作。这种定制化综合性学科领域里,依托企业大学联合培养机制,达成三项全面覆盖目标:学子们全部进入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研究项目完全基于行业应用场景,教育内容完全契合行业发展要求。

AI与能源的结合,以及AI与医疗的融合,均成为当前的热点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新近组建的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交叉为专长的学院,旨在应对国家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专注于为民众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并研发更精准的心理学应对策略。该学院的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任负责人傅小兰教授出任。今年,学校心理学学科在QS世界排名中首次进入前百名,排名第71位。交大心理学科专业打破常规,擅长医学与工程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宁德时代联手研制“心质生产力”。该学科专注于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为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组织”提供强劲动力。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

思想与言语相符,行动与承诺统一。当前,医疗保健相关的新兴学科备受关注,以口腔医学为例,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牙科医生的工作。在上海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口腔诊疗中心,修复工艺师张先生正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病患制作陶瓷牙冠。这位上海健康医学院的2023届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他研习了《口腔数字化技术》《种植修复工艺学》《数字化正畸》《口腔3D建模》等学科,这些学科传授的不仅是软件应用,还启迪我们以数据视角处理临床难题。

启动数字化课程规划,打造智能型教室环境,优化网络化教学素材供给,上健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技术驱动,实现连续两期毕业生全部找到工作,107位毕业生里,有超过半数进入公立医疗机构或牙科技术公司。学校口腔医学技术领域负责人傅远飞医生强调,这种革新正好切中行业难点,今后“口腔数字化匠人”必须精通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

202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参考分数和排名信息,相关的指导活动将在上海杉达学院举办,提供集中的咨询服务。

【专业不再一填定终身】

过去,考生填报志愿时之所以拿不定主意,主要在于他们觉得,一旦被某个专业录取,就等于直接决定了终生的职业和人生走向。

不过,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那些拥有广泛发展可能性和优秀内在素质的人才会更加吃香。对于学子们来说,高考时被哪个学科领域录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核心在于进入大学之后,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搭建怎样的学问体系,需要攻克哪些难题,最终会投身哪个行业方向。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现场。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因此,各大学在挑选学科、调整专业时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实现了人才培育的多元化衔接。

例如,复旦大学的2025级本科生将推行院系内部自由选择专业、跨院系自由转换专业的制度。据了解,复旦大学为2025级本科生增设了120个培养计划。这些计划以培养跨学科融合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中交叉学科方向计划有53个,在这53个计划里,有41个是X+AI双学士学位项目。这53个项目为高考学子提供约800个参与名额;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在第二学年自主申请加入双学位培养计划。据估计,2025届学生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人能够完成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过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于培育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本研贯通项目共设67个,招生总人数预计达到1511人,占招生比例的39.55%。这个融合项目吸纳了53门课程和1301名学员,这个比例高达34.06%,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被选拔出来,去挑战学问的高峰。

2025年上海首场大型高招咨询会现场。 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同样地,同济大学今年为2025级本科新生设立了“启迪书院”,这被视为推动“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的重要平台,其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工程智能化领域的杰出人才。启迪书院设立了工科试验班,这个项目名为卓越计划班,涵盖了机器人技术、工程互联网技术、智能网联车辆技术以及智慧空间技术这四个专业方向,采用“两年打基础,一年专攻,多元发展”的精英人才培养方案,首创了人工智能与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以及多元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

该班级的工科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将依据四大专业方向进行人数均等的分配,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可以在所选方向内的具体专业自由选择。第一学年末确定专业方向,学生需通过大一期间的学习体验来明确自己的意向,同时结合学业表现和整体能力进行评估,最终进入相应的专业领域。二年级下学期确定专业时,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校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没有任何名额上的控制,也不增加其他评判标准。

顶尖班级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同济大学在专业兴趣引导方面又有了新举措。每位学生都有七次更换专业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持续探索并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条件符合的新生最早能在报到后参与校内额外选拔,申请加入特殊培养计划。2025年,同济大学实施一项全新制度,允许“专业任选”。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班)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四大领域的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以及建筑类学生可在所属大类内任意选择专业,理科试验班学生则有权挑选学院内的专业。

2024年,在上海杉达学院,专家“一对一”咨询填志愿。

事实上,学生与家长无需过分担忧专业的挑选,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提出这个看法,指出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并非与当前所学专业完全吻合,也就是说,现在确定的专业和学科,不会完全左右学生未来的整个人生轨迹,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所有事物都在迅速转变。

事实上,当前大学教育已经高度注意到科技进步的迅猛演进。因此,许多高校开始更加重视基础学科教育,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学生转换专业方向、从事不同工作或跨领域发展都会变得相对容易。专业人士建议,在挑选专业时,应当考察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填报志愿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所在,只有那些既热爱又适合的领域,才能带来真正理想的职业前景。现在,持续学习的现象愈发显著,要在自己专精且热爱的方向上持续探索,发掘自身潜能,这构成了年轻人未来必须掌握的技能。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