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企业内部运动会设半程马拉松,员工参赛竟猝死

2025-08-15 09:01:36发布    浏览24次    信息编号:21312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曝企业内部运动会设半程马拉松,员工参赛竟猝死

中国经济网驻京记者郭晓伟报道 近些年,由于广泛宣传和社会各界参与,长跑活动迅速普及到众多城市。一位参与者透露,仅在9月23日和24日这两个周末,全国范围内就举办了将近四十场全程或半程的跑步比赛。不过,赛事组织管理不够完善,选手报名审核流程存在漏洞,这类情况常常导致严重的意外事件发生。

有消息人士向媒体讲述,9月24日,某知名证券公司举办的员工体育活动中,一名职员参与半程跑步项目后不幸离世。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联系该公司负责人,但未收到明确答复。

马拉松猝死非个案

去年岁末,一名冒名顶替者于厦门半程马拉松比赛临近终点的地段突然失去意识,虽经紧急施救却未能挽回生命。今年春季,这名替跑者的遗孀将冒名顶替者与赛事组织机构一同诉至法庭,主张两被告需承担各项损失费用,总计壹佰贰拾叁万元整。

这起案件也引来了行业内的普遍注意。9月21日,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审理终结,未支持原告的赔偿要求。但是,有现场记者报道,原告当场表达了对判决的不满,计划向更高一级的法院提出申诉。

这起发生在厦门马拉松的替跑者意外离世事件,反映出国内众多马拉松比赛已对参赛选手的性命构成威胁,是当前该类赛事存在安全问题的典型体现。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证,2016年一年内,国内大约出现了五例马拉松赛事中的意外死亡情况。

去年四月十七日,北京国际长跑节上,有位选手在比赛途中突然失去意识,幸好得到快速救治,最终保住了性命;去年五月二十八日,江西德兴铜矿马拉松活动中,一名跑者不幸离世;去年七月三十日,深圳湾七公里顺丰城市酷跑赛事中,有三名选手出现中暑状况倒地,他们都被紧急送医,其中情况最严重的一位被送入ICU接受密切观察;去年十月,南京马拉松赛事期间,有位选手带病参加全程比赛,在行进到三十多公里时,他因为呼吸急促、头晕眼花、思维混乱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去年十二月,厦门半程马拉松活动中,有两名选手遭遇猝死事件。

去年清远马拉松最为引人注目,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共有两万名选手参与了这项赛事,赛后医疗救助记录显示,总共有十二千二百零八人次接受了治疗,其中肌肉出现痉挛症状的有九千八百三十八人,脚踝扭伤的情况报告了一千七百四十三例,皮肤擦伤的病例为一百九十四起,有二十人突然失去意识,腹痛症状的一百零七人,以及三百零六人出现了虚脱等状况。

今年,类似的惨剧还在不断上演。5月29日,宁夏银川马拉松半程比赛里,有位选手在接近终点时突然倒下,后来医院抢救也没能成功救活。

赛事数量实现N级跳

近年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普遍,各种新颖的跑步活动应运而生,例如趣味跑、光腿跑以及夜间荧光跑等,与此同时,作为铁人三项重要组成部分的长途赛,深受经验丰富的跑步爱好者们的喜爱。

对于各大赛事承办城市来说,在提升城市影响力之外,马拉松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赚钱工具。而这一现象,直接造成国内马拉松活动数量非常密集。

今年年初,人民网公布了《2016年中国马拉松活动影响力调查》(简称为《调查》)。《调查》表明,上一年度全国共举行了三千二百八十八场各式各样的马拉松活动,参与的总人数高达二百七十九万零一千人;在这之中,举办马拉松活动数量最多的四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市有三百四十四场、江苏省有三百三十三场、山东省和广东省各自举行了二百场。

《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厦门、大连、广州等城市已经出现“马拉松旅游经济”,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马拉松旅行项目,这种趋势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然而,这份《报告》也点明了国内长跑活动存在若干弊端,诸如参赛者意外离世、顶替参赛、资讯失实、支援体系不完善等情况。

光明日报最新报道提及,全国马拉松活动自2010年举行13场起,至2015年增至134场,2016年更是突破200场,呈现急剧增长态势,然而,部分赛事的策划与执行能力,与民众预期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

2017年,热门的跑步比赛热度不减。一位跑者表示,就在9月23日和24日这周末两天,全国范围内就举办了将近四十场全程或半程跑步活动。

马拉松应该理性降温

马拉松赛事的蓬勃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七月份十三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育行政部门等九个单位一同发布《关于扶持民间力量举办长跑、骑行等大型公共体育活动实施计划(二零一七年度)》的文件。该文件对长跑、骑行这类大型公共体育活动提出了若干要求。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谈到,需要主动革新管理服务方法,促使相关单位、地方当局、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大规模群众体育活动服务网络和安全管理架构,运用政策支持、财政援助、规范指导、平台援助和金融协助等多种途径,增强各类经营实体的实力,合力提升马拉松、自行车等竞技项目的举办规模。

然而,由于接连不断的非正常死亡案例发生,部分人提出,科学参与赛马活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人民网的一篇报道揭示,当前参与马拉松的普通跑者往往有两个认识上的偏差,第一个是,第二个是。跑步者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异,有些人仅仅追求展示个人风采,满足于“我跑步,我时髦”的社交需求,并非真心希望通过运动获得健康,更缺少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内在驱动力;此外,有些人并不具备参与马拉松比赛的身体条件,他们的健康状况决定了无法完成全程,甚至可能在比赛中发生意外,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另外,马拉松活动的承办方也面临不少关键性挑战。许多城市将马拉松活动作为宣传的重要窗口,过分关注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导致承办方忽视了跑步运动本身的适宜性推广。而且,赛事规划、安全措施和参赛者筛选等方面的能力,未能跟上国内马拉松活动急剧增长的步伐,进而使得参赛者意外身亡、替身参赛、假借号码布等负面消息频现。

光明日报的评论强调,当前,马拉松活动需承认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与不安。无论是策划者还是跑者,都应遵循既定路径、恪守相关准则,如此才能让奔跑过程充满更多愉悦感。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