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痴竟在Keep跑步机上疯狂狂奔?
2025-08-09 04:00:43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212974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一个白痴竟在Keep跑步机上疯狂狂奔?
“跑步谁不会呀。”
众多与我相似的健身新手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些未曾有过锻炼经历的人若要开始减肥,大多会选择跑步作为起点。
游泳技艺非一日之功,过程颇为繁琐;而使用健身器械,则显得尤为疲惫,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曾在数家健身房办理了会员卡,期间虽曾与私人教练一同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器械训练,但大多数时间在健身房内只是进行跑步锻炼。我通常每天跑步30至4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的跑步速度也能从起初的6.5公里每小时提升至8.5公里每小时。
但持续不了三个月,我就会暂停很长一段时间。
是的,我就是那些健身达人眼中不屑一顾的功利型小白用户——对运动毫无兴趣,只因减肥的迫切需求而勉强动身,咬紧牙关坚持了整整三个月,体重却依旧没有显著下降,这让我感到无比痛苦。于是,我索性给自己找了一堆借口,不再去锻炼。然而,几个月后,我发现体重又反弹了,无奈之下,我不得不再次重启运动计划,如此循环往复。
最终结果是,感觉非常疲惫,而且体重不断增加,甚至身体也受到了损伤,上下楼梯时膝盖常常感到疼痛。
功利型用户
相较以往我在健身中心跑步的经历,以及近半个多月来使用Keep跑步机的体验,我深切感受到,Keep跑步机似乎是专为追求效率的锻炼者,如我这类人量身定做的。
K1跑步机在设计上追求简约之美,其流线型外观与8厘米的超薄机身相得益彰,能够和谐地融入家庭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显得格外自然而不显突兀。
我们这些用户最期望的是,锻炼过程能够节省时间,不会感到过于疲惫,并且效果显著——简直希望每周能进行两次锻炼,每次都能减掉10斤。对于健身,我们感到厌烦,以至于没有动力去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锻炼。如果不是因为朋友们经常提醒“你又胖了”,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考虑运动。
在健身房中,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这部分用户持续锻炼:你费尽心力跑完30分钟后,健身教练便在你耳边吹嘘“这种锻炼方式根本无法达到瘦身效果”,即便起初你不以为然,但随着连续三个月体重未见明显变化,你也会开始产生怀疑。
此时,新手们往往容易受到教练的诱惑——“若想报名私人教练课程,需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这样才能看到显著效果。我有一位学员在一个月内减掉了20斤。”“嗯嗯,一个月减掉20斤就达到了目标。”于是,新手们就这样被诱导去报名私教课程,但实际上,一个月内减掉20斤是不可能的。
无需询问缘由,我便是如此走过来的。怀揣着“一个月减重20斤”的憧憬,我报名了私人教练课程,满怀激情地上了几节课后,却发现,以我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完成教练所安排的高强度训练。我的心肺功能跟不上,身体灵活性不足,动作也无法做到位,每次训练都不得不将原定计划减半执行。即便如此,我依然感到痛苦不堪。
在每次的训练课程中,健身教练与我交谈的主要内容总是围绕他个人的成就:他在健身房中的出色表现,每月指导的学员数量是其他教练的两倍,而且他的收入相当丰厚。他的学员众多,常常同时教授三五个人,以至于在我某个动作发力不当时,他都没有时间给予关注,直到我的脚趾甲被磨掉,我才恍然大悟。然而,一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我减掉的体重并未达到20斤,甚至不足5斤。他把原因全部归结为我练得太少,要我更长期的跟着他训练。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知识有限的新手,进行减肥的关键在于确保身体能够承受,并且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首先要增强体质,然后才能着手减重。
从这个角度来说,Keep跑步机就是做给这些白痴用户的。
K1内置了一款定制的OLED显示屏旋钮,该旋钮集成了跑步机的全部操控功能。用户只需轻触旋钮,即可实现启动或停止,以及调整跑步速度的操作。
Keep跑步机结合了软件与硬件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WiFi将Keep App与跑步机相连接。App上提供了多达10种不同难度级别的跑步课程,从初学者到专业运动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课程时长从最短的5分钟到最长的一小时不等。
Keep App中的跑步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如同一场变速跑,不仅配备了语音辅导,更仿佛有一位教练在旁,为你加油打气、提供支持、一路相伴、悉心指导。
最为关键的是,这门课程在燃烧脂肪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据一位来自Keep的工作人员透露,Keep提供的课程属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燃脂课程(High- ),在相同的跑步时间内,学员能够实现两倍的脂肪燃烧效果。
运动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过量氧耗”。当运动停止,人体的呼吸和摄氧量在短时间内并未恢复至安静状态,这导致机体的能量消耗,即EPOC,在运动结束后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经过一次恰当的HIIT训练,EPOC效应甚至可以持续整整24小时。
在健身房锻炼时,我通常保持同一速度跑步长达十几分钟,一旦感到疲惫,便转为快走数分钟,然后再次投入跑步。据Keep的工作人员指出,长时间以同一速度跑步对于减脂效果极为不利。
我最初挑选了一节时长20分钟、速度介于5至8至10公里每小时的HIIT燃脂课程,结果发现很难持续完成。随后,我更换了一节速度在5至6.5公里每小时的MIIT燃脂课程,尽管如此,在接近尾声时,我还是不得不降低速度以便继续坚持。
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一周的持续努力,我已无需调整速度便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我的进步正是源于日积月累的坚持。
数据避免跑残
这类用户往往缺少健身常识,且急于求成,因此他们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遭受伤害。
三年前,当我初涉健身房跑道,一位女士曾告诫我跑步会损害膝盖,她已无法继续这项运动。我那时对她产生了深深的轻视,认为她过于做作。然而,近期我时常感到膝盖疼痛,上下楼梯都变得异常艰难,这才恍然大悟,并非她矫情,而是我缺乏了解。
在开始使用Keep品牌的跑步机后,我在Keep应用程序的数据统计中留意到了一个关键指标——“步频”,也就是每分钟脚步触地的次数。这一发现让我对跑步可能对膝盖造成的伤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既定的速度条件下,步频的大小由步幅来决定,步频较低时,步幅就需要相应地增大。步幅增大,小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会变得更加尖锐,从而水平剪切力也会随之增大。当步频提升后,不仅可以降低水平剪切力,还能缩短触地时间,减轻膝盖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压力。尽管步频低并非导致膝盖损伤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长跑运动员在专业训练中,其步频大致维持在180次每分钟,而Keep平台依据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所推荐的步频建议为170次每分钟。
察觉到这一状况后,我特意加快了步伐,尽管在前半段极限步频仅能保持在160次,但大多数时候我的步频稳定在150次左右。
在我察觉到步频存在问题时,我在健身房内跑步时,步频普遍低于100次每分钟。不仅如此,我还在保持低步频的同时,试图提升跑步速度。然而,最终膝盖疼痛得让我不敢再继续跑步,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说是相当自然了。
实际上,于跑步机上进行锻炼时,与其一味追求速度的提升,不如先专注于在稳定速度的前提下增加步频。提升步频可能会让人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身体也会感到疲惫,但这一过程可以逐步进行,例如,每周逐步增加5步每分钟。
运用Keep跑步机并结合跑步课程进行锻炼的优势在于,App能够实时捕捉并记录步频信息,使得对个人运动状况的监控变得直观且一目了然。
Keep跑步机对于新手用户来说,起到了入门级的价值引导作用:若想迅速燃烧脂肪,仅靠跑步是远远不够的;在进行更高强度的锻炼之前,身体必须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同时,它还指导用户关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