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提前批仅2天!这些术语不知道可就晚了
2025-09-03 13:02:11发布 浏览8次 信息编号:21358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志愿填报提前批仅2天!这些术语不知道可就晚了
理解平行志愿的概念,明白投档分数的界限,清楚备选计划的规则,对于即将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及其家人来说,常常感到十分困惑。同时,选择专业的期限通常只有三天,时间非常有限,工作量大,必须事先弄清这些专业选择中的专门词汇,才能提高选择专业的成功率。
橙子哥整理了10大术语,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分数清
“分数清”的指代是录取的流程安排。高校针对投档的学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逐个分配。先查看学生的首选专业,倘若符合条件且该专业未招满名额,就将其分到首选专业。如果首选专业不匹配或者名额已满,则扣除一定的分数级差,再核对是否符合次选专业的标准,若达标就安排到次选专业,若不达标就继续检查其他专业,直到找到合适的分配方案。前一位考生安排完毕后,接着安排考分仅次于他的考生的。
部分高校在录取规定中提及优先录取的概念。所谓优先录取,是指高校针对已接收档案的考生,依据考生首选专业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倘若学校按照考生首选专业录满了招生名额,那么录取流程便告一段落。倘若首选专业未能招满,则按照考生次选专业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由招生单位进行评估,在剩余的名额中挑选合适的学生录取;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招生名额分配完毕。
志愿级差
“志愿级差”是针对非首选大学申请者的分数要求差异,在按顺序填报志愿的录取环节中体现。比如:某大学设定志愿级差为30分,若其首选志愿录取线是580分,那么次选志愿的录取线就设定为610分,这个30分的分数要求就是志愿级差。
志愿的先后顺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大学录取环节中逐渐形成的。
级差
院校在录取考生时,会依据招生章程里设定的某个或某些分数点,来决定不同志愿考生的录取情况,这些分数点就被称为“级差”。
一般而言,若考生的首选院校未能录取,会将他的高考分数扣除一个固定数值,然后同那些填报次选院校的考生分数进行排名,看能否被录取,其他备选院校也用相同方法处理。比如,各志愿间分数差距分别是5分、3分、2分、1分,也就是第一和第二志愿分数要相差5分,第二和第三志愿要相差3分……而作为备选的调剂志愿则没有分数限制。
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清楚知道近些年高校录取分数的普遍水平,以及各个分数段的具体情况,接着要结合个人爱好与能力,把选报的学校进行恰当的排列。
录取线
一般所指的院校“录取标准”是招生单位在某个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工作完成后,依据文科、理科考生群体,确定录取分数最低者所划定的界限,特殊情况不在此列。
那么,录取标准和录取门槛有何不同呢?录取门槛是录取学生中分数最低者,录取标准是学校录取完毕后,录取学生中分数最低者的标准。通常有两种情形出现,第一种情形是,由于提升比例可能高达120%,所以被选中的学生数量肯定多于最终录取的学生数量,因此最终录取的分数线一般不会低于被选中的分数线,第二种情形是,假如第一志愿报名的学生数量无法满足学校的招生名额,那么被选中的分数线也就是该校的最终录取分数线。
提档线、投档线
分界点与录取线本质上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针对高校而言称作分界或调取,针对考生而言称作录取。分界线依据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确定排到分界名额那个考生的分数作为分界线。每所高校都设定了各自的录取分数线。高考录取时,招生机构一般依据高校招生名额,向其投放超出计划数20%的档案,具体比例因校而异,须参照各校当年发布的规定章程来确定
也就是说,假设A校在某地区打算招收100名学生,录取比例为120%,那么当地招生部门会将所有报考该校的前120名考生的资料转交给A校招生部门。招生工作完成后,多余的20份档案会被退回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的录取标准。换言之,进入投档阶段的考生里,分数最低的那位考生的分数,就代表了当年A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考生家长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会被录取。
控制线、批次线
控制分数线和批次线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名称有所差异。这条线实际上是一个资格界限,考生必须达到某个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才有资格参与该批次高校的录取过程。高校方面,也仅能从达到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的考生群体中进行录取,特殊情况如政策性降分或降分征集志愿除外。
批次线通俗来讲就是,较低的控制分数线,是各省根据各批次招生计划总数,结合考生高考分数和照顾分数的总和,通过分数分布统计,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的。
考生家长经常询问“一本”和“二本”具体指什么,其实简单来说,它们就是高校录取时的不同阶段划分。
众多高等院校分布在各省市区,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因此各类学校会分阶段逐步进行录取,由此产生了录取的各个阶段。
各省市的批次划分情况不同,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批次:
提前批次招生涵盖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司法类院校,还包括外交院校、国际关系院校,以及体育院校中的体育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等本科院校。
本科首批次招生,俗称“一本”,通常囊括顶尖学府,有时也吸纳部分非顶尖高校,具体分布因省份而异。
3.本科第二批:又叫“二本”,即普通本科院校批次。
本科第三批,亦称“三本”,主要包含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等院校,这些学院具备独立办学资质,拥有独立法人地位,实行独立财务制度,并且能够自主颁发毕业证书。
5.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
院校梯度
同批次院校录取分数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存在多种影响因素。知名度高、教育质量好或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在录取新生时分数线通常较高。位置不佳、教育水平一般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则相对较低。处于两者之间的学校,录取分数线会体现出中等水平。因此,这三种不同的学校录取的分数呈现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的、中等的、低的。假如这些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同一个录取批次里,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排列,就构成了所谓的“学校层次递进”。
梯度
同一所学校里,录取时学生的分数会有高低不同,形成明显差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的综合能力、专业受欢迎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优势,也要注意分数的合理搭配。
招生环节里,有个所谓的“大小年”现象,就是部分学校的录取标准会隔年有起伏,某一年申请该校的人远超招生名额,使得那年的录取门槛可能变得很高,那个年份就称作“大年”
因为这一年入学门槛设置得比较高,彼此间的角逐也相当猛烈,因此次年部分学子就犹豫不决,选择不再填报这所大学,该校的录取标准或许会跟着降低,这一年份就叫做“小年”。
这种情形不断重复,报名者数量与录取标准高低波动显著,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大小年”状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