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为何竟成了大厂的暴利生意?

2025-07-27 23:00:39发布    浏览13次    信息编号:21268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高考志愿填报为何竟成了大厂的暴利生意?

高考志愿填报行业日渐红火

常言道,“考七分,报三分”,高考落幕之后,面对志愿填报这一重要环节,考生与家长往往面临一道新的挑战。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他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寻求专业机构或专家的协助与指导,便成了他们解决难题的良方。

有需求就有供给,众多互联网大厂,自然也盯上了这门生意。

自2014年起,我国逐步推行高考改革试点项目,至2021年,多数省份已全面启动新的高考制度。相较于以往单纯的文理科分科选报志愿的做法,各地纷纷采纳了“专业与院校结合”“平行志愿加顺序志愿”等多元化录取机制。

这个录取规定听起来颇为繁复,在此情形下,高考志愿填报领域逐渐兴旺,而志愿咨询与规划服务的热度也相应地不断攀升。

高考临近尾声,绝大多数学生的日常几乎固定为学校、家中、补习机构以及食堂这几个地点的往返。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专注于学业。至于高考结束后的人生规划和未来选择,仅有少数人开始进行思考,而大多数人则倾向于跟随大众的步伐。

过去三年我专注于学业,视野受限,对自己的认识也不充分,待到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心中开始感到迷茫,“我究竟该如何作出决定”。

所谓的病急乱投医,在这个关键时刻,那些适时出现的志愿填报机构,便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大家普遍期望从这些报考机构那里,获得对人生目标的指引。然而,当报考机构向学生询问他们喜欢的专业时,往往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应:“我对未来想做什么一无所知”,以及一个充满疑惑的反问:“你们有什么推荐的专业吗?”

一位网友如此表达,“我于19年参加了包头市的文科高考,像我这样的学生,父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我们迫切需要一份职业规划。我的高考成绩是611分,在省里的排名也不低,但在填报志愿时,仅仅是因为父母希望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便选择了公费师范生的提前批次。”

不可否认,志愿填报确实对这类人群有所助益,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块“肥肉”,原本的风貌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门生意被大厂盯上

他们惯于运用“考得佳不如选得妙”这一推销用语,不仅依赖那些口耳相传的“前辈”提供个人化的志愿填报辅导,而且还有那些看似更为专业的系统与平台,它们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

在2013年以前,我国从事志愿填报服务的公司每年注册的数量寥寥无几,仅以个位数计。然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显著攀升至1500家。截至目前,我国境内现存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高达2791家。

显而易见,高考志愿的填报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点,众多教育机构看准了这个时机,早早地进入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市场,进而率先分得了丰厚的“蛋糕”。

专注于志愿卡销售的优志愿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完成六轮融资。据悉,其信息平台注册用户数已接近30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超过30%,而公司的整体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

百年育才、旭德教育以及赢鼎教育等机构,均已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在2018年上半年,赢鼎教育实现了超过亿元的营收,净利润高达3203.78万元,其业绩甚至超越了众多A股上市公司。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总人数达到了1193万,与此同时,志愿填报相关的咨询服务费用跨度较大,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若以每人1000元的咨询费为标准来估算,仅这一届考生就能为市场带来超过100亿元的收益。

眼看着这门生意越发火热,互联网大厂们也按捺不住,纷纷入局。

互联网大厂进入高考服务领域,其实可以追踪到2013年。

2013年6月,手机百度为考生们提供了报考院校的便利,推出了高考分数查询和分数分析服务。这一服务在移动端成功实现了报考信息的查询功能,考生只需输入“高考分数线查询”关键词,即可轻松获取各地的高考分数线和个人的分数对比分析。

2021年,腾讯教育推出了名为“新高考通”的小程序,该程序涵盖了从录取概率预估到就业薪资分析等全方位内容。据官方介绍,“新高考通”专为适应新高考体系设计,支持国内采用的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投档方式,并能够满足包括7选3、6选3、3+综合在内的七种高考模式需求,同时提供28种不同的志愿填报模板规格。

2021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夸克”借助支付宝APP内置功能,成功吸引了公众关注,并在志愿填报领域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它不仅提供志愿推荐、院校资讯、高考分数段分析及预测等服务,还增设了高考直播和名师辅导环节,其中包含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的报考建议视频以及直播互动答疑。

虽然各个大厂争相入局,可是志愿填报,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看似是个新业务,实则鱼龙混杂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家人强烈建议他报考带有“大学”字样的学校,而在众多繁复的院校名单中,那位机构的男生为他提供了三个选项,这些选项与他之前的所有计划截然不同。随后,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决定。后来我才了解到,那位为我提供指导的男生其实只比我高两届,他是在暑假期间兼职赚取额外收入的。

先前已有媒体报道指出,“志愿填报指导专家”这一岗位的准入标准相当宽松,在一场为期四天的、费用为6980元的“指导专家培训”高级班次中,大多数学员并无相关经验,甚至不乏00后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其中。

即便只是经过几天的培训,那些学员便以“志愿填报规划师”的名义,向家长们索取了不菲的咨询服务费。

在某公共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分享了其购买高考信息服务的亲身感受。下单后,所谓的“规划师”仅是将考生的信息输入到机构的志愿填报系统,随后将生成的结果告知考生,仅此而已。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半小时,数千元的服务费用便已收入囊中。

这种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导致众多家长纷纷表达不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投诉信息屡见不鲜,比如有一起关于“优志愿”的投诉,投诉者表示自己支付了费用请机构提供参考,并依据平台计算出的结果填报了学校,但最终一所都没被录取。

部分家长反映,支付了298元后,按照该机构的数据分析,高考志愿中前六个院校的录取几率均超过70%,然而实际结果却是接连落榜,最终仅被一所比高考成绩低20分的保底院校录取。

归根结底,这些商家和机构所提供的是“咨询服务”。此类服务与培训不同,无需对结果承担责任,因为他们仅是提供信息和提出建议,最终做出决策的是考生及其家长。无论录取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他们都不必承担这个责任,因此他们无需担忧后续问题。

为了做出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抉择,网易高考智愿APP的启动画面上醒目地展示着这一标语。鉴于这一选择之重要性,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对该领域进行严格的整治行动。

今年6月23日,教育部发出警示,向考生及其家长指出,市面上某些机构或个人举办的所谓“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可能存在政策理解偏差、信息提供不准确、收费不规范,甚至涉嫌诈骗等风险,提醒大家切勿轻信。

2019年伊始,百度与360便因在搜索结果中通过竞价排名推广高考志愿相关内容,遭到了教育部的约谈。

截至目前,网易高考智愿APP在志愿填报环节设有598元与698元两种服务费用。与此同时,百度、夸克、腾讯等知名企业所提供的高考志愿服务已变得更为慎重,且已不再设有付费通道。

如此看来,高考志愿填报,或许并不能成谋利的生意。

若大型企业能够发挥其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优势,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提供帮助,并且这种帮助能够惠及所有考生,那么这对家长和考生而言,无疑是一项极其有益的举措。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