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每天跑步,一人称养骨一人说伤骨,究竟咋回事?
2025-09-25 06:00:35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21409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夫妻俩每天跑步,一人称养骨一人说伤骨,究竟咋回事?
袁阿姨正忙于编织毛线,忽然看见老伴换上运动服从房间里走出来,她明白又到了每日跑步的时段。她劝老伴说,年纪大了应当多注意休息,可对方却充耳不闻。她担心那些老胳膊老腿承受不住这样的锻炼。蔡叔叔听了这话,只是微微一笑,表示跑步对健康只有益处没有害处。他邀请老伴一同去跑步。袁阿姨没有答应,她仍然坚持认为五十岁以后就应该静养,每天待在家里编织毛线或者看看电视就很好了。
蔡叔叔没有放弃劝说,他向袁阿姨详细讲述了跑步的益处,并且表示自己坚持跑步后感觉更加年轻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说服了袁阿姨,两人穿上运动鞋一同出门跑步了。其实袁阿姨也有锻炼身体的想法,自从绝经后她的体重就开始增加,五年间增加了20斤,虽然她嘴上不说,但心里确实感到担忧。就这样,袁阿姨和蔡叔叔两人开始了跑步锻炼,持续了三个月。
他们这种看法其实很能代表当前许多中年人的观点,有人觉得跑步对身体有好处,持续活动能够强身健体、保护骨骼,也有人觉得年纪到了就该“少折腾,别乱动”,静养才是养骨的好方法,活动太多反而会损害骨骼,到底谁说得有道理,谁的观点站不住脚,我们继续探讨。
三个月后,袁阿姨怒气冲冲地走进骨科诊室,抱怨都是因为家里老头子硬拉她跑步的缘故,虽然体重减轻了一些,但如今膝盖疼痛难忍。蔡叔叔反驳说袁阿姨太过软弱,他自己常年跑步却毫无膝盖不适,反而走路时精力充沛,这一切都得益于跑步的锻炼。我轻轻摆动着手臂,示意他们暂停争执,认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定合理性。
50岁以后每天坚持跑步,对身体是好是坏其实要分情况
第一种情形是个人体格强健,日常坚持锻炼,且关节各处状态良好,既无红肿也无不适,这种情形下适度奔跑是有益的,能够增强骨骼与肌肉,使关节更为灵便,蔡叔叔就属于此类情形,他年轻时担任体育教师,具备一定功底,并且体态匀称,对他而言跑步毫无压力,因此他说跑步能够“强健骨骼”。
第二种状况是体质条件普通,体格偏重,日常活动量少,关节间或出现不适感或细微的炎症反应,这种情形下跑步若未采用恰当方式,便容易造成损伤。袁阿姨身长158公分,体重160磅,属于中度肥胖体型,早年膝盖曾遭遇过损伤,每日跑步5公里明显超出了关节所能负荷的范围,长久以往膝盖必然感到疼痛,她因此才提及“伤骨”这一问题。
不恰当的跑步方式,对身体有害无益
袁阿姨已经停经五年,体内激素分泌减少,因此钙质吸收变差,骨密度远不如蔡叔叔,况且她以前受过伤,如果活动量过大、过于频繁,就更容易感到腿疼或者发生骨折,日常锻炼时关节不断受到损伤,软骨状况每况愈下,加上休息不够充分,最终关节就不再正常工作了。
此外,许多人跑步时不得要领,毫无准备就急匆匆开始,每次脚跟触地都生硬无比,跑一小会儿就觉得双腿沉重难抬。这难道意味着身体不适宜跑步需要休息吗?并非如此,因为久卧不起更容易引发关节炎,人体关节如同机械部件,需要持续活动才能保持顺畅,倘若长期闲置不用,最终会变得僵硬。
50岁以后想跑步,“冷天跑步法”可能更合适
秋日清晨气温依然很低,年长者和中年人要注意心血管健康,最好等气温稍高些再跑步,比如八点以后,不要在天色未明时出门锻炼,另外下雨天和有雾的日子不适合跑步,应该待在家里休息。
秋日气温有所下降,外出跑步时衣着偏少,肌肉与血管尚未完全适应,需先让身体活动开,做些压腿、舒腰的动作,再原地慢跑两分钟,待身体进入良好状态后,方可开始跑步。
跑步时尽量闭嘴,防止凉气进入肺部导致咳嗽和喉咙不适,要靠鼻子吸气,控制呼吸节奏,不要跑得过急。感觉喉咙发干要及时补水,稍作停顿后继续运动。
五十岁以上进行跑步训练,主要目的是提升身体柔韧度,减慢肌肉萎缩进程,帮助燃烧腹部区域堆积的脂肪,除了跑步,也可以选择快步走、练习瑜伽或者使用波速球,这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腰部、背部和臀部肌肉,增强身体肌肉的伸展能力。
中老年群体有注重身体健康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需要了解恰当的途径,结合个人体质来,慢跑是可行的,不过不能对关节施加过大负担,特别是对于缺乏锻炼经历的人,更不能随意开始跑步,此外,日常饮食要适当减少三分之一,以控制体重,同时要避免过多下蹲和跪地动作,注重保护膝关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