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如何注重民族文化传播?

2025-09-14 08:01:25发布    浏览15次    信息编号:21383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如何注重民族文化传播?

该校百分之六十的学生源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新闻传播学科强调多领域探索,特别重视民族文化层面的传播工作。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峻俊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学院立足学生成长背景,促使少数民族学生依托本土文化环境,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致力于培育能够服务于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专业人才。

融入业界

突出民族文化传播特色

根据陈峻俊所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教师中,三分之二拥有博士学位,并且都曾出国深造过。学院的人才培养策略兼顾外部引进和内部输出,一方面会聘请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的资深编辑记者来院授课,协助学生进行新闻学习与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安排教师前往相关新闻单位任职,深度参与媒体实际工作。

深厚的学术根基,构成新闻活动的基础条件。陈峻俊说明,该院校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必须参与基础通识教育,内容涵盖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与评论、新媒体技术等。学院还特别强调民族文化扩散的教学,其中《民族文化传播》是机构的基础选修科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全校性的通识必修课程,《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则属于研究生阶段的必修内容。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学院还推行了导师负责制。专业分流进入大学二年级后,每位学科教师负责指导十名学子,为他们提供专业方向指引,同时组织创新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院在常规教学之外,也倡导教师们致力于科研活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该机构主要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关注民族文化生态的传播情况,同时研究民族文化影像的传播方式。民族文化的视觉传达与文化推广的原理技巧,针对中南各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优异文化媒介影像进行整体性探索,例如少数民族故事影片、电视连续剧、纪实影片,少数民族文化影像的采集与记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资料库的建立,以及民族影像的数字化保存等。核心人员每年夏季会派遣组员前往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省、青海省等地进行考察,形成考察文献,以此融合学术研究、教育工作和实际活动。

学院还主动参与行业事务。这些年,学院持续举办全国范围的民族文化交流会议,还接续组织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分会年会以及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交流论坛、第一届民族影视高层峰会暨民族影视工作小组成立大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分会执行会议,以此促进国内民族文化交流。

在多方面共同推动下,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产出持续增加。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5月至2017年6年间,学院累计承接了十五项纵向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支持了四项,湖北省社科基金提供了五项,国家民委资助了两项,省教育厅批准了一项,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了三项。出版系列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名为《现代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学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会议交流与研讨活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的学术论文屡次在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获奖;借助民族文化传播影像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近三年樱果传媒学生团队以及文传融媒中心等学生组织制作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共计获得98项国家级荣誉。

注重实践

以创新项目培养学生

学院设有采风文学社、五色土文学社、广告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组织,旨在提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写作水平与创新能力;同时创办了《文苑报》《先锋团报》《采风》等校内刊物;学院还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华社湖北分社等机构签订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共建了21处教学科研实习场所;此外,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全北大学及中国台岛世新大学构建了合作关系,开展联合教育项目,为学生创造了实习实践的机会。

学院还举办全国性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负责承办的首届大学生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竞赛是这类活动之一。陈峻俊表示,促进民族文化传播,青年学生理应积极投身。赛事总共收到来自全国众多高校师生的作品超过300份。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钟必超,凭借非遗纪录片《绣苗疆》赢得该赛二等奖。该纪录片展现了湘西三个苗族村落中,世代传承的苗绣手工技艺,剖析了这种苗族最古老的绣法带给苗族后代的思乡情怀。由于苗绣手工技艺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录,只能向当地政府部门寻求线索,寻找苗绣技艺的继承者。初到陌生环境,经过数日探寻,我们大致找明了采访的目标。”钟必超表示,随后的采访期间,他们的集体跋涉了六十余里山路,遍访了十八洞村、夯渡村和梨子寨村这三个村落,最终,历时三个月拍制了《绣苗疆》。

“近3年,我们学院的学生仅国家级奖项就获得了200多项。提及学子们的成就,陈峻俊娓娓道来,壮族学子何莲翠完成的论文《电视与传统文化的社会互动研究——基于女书村落的民族志调查》,曾在全国新闻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上发表;广告学专业学生邹伯涵本科阶段参与了诸多民族文化传播项目,之后被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深造。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