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被跑步伤膝盖的说法误导了多久?真相究竟如何?
2025-10-17 08:02:13发布 浏览86次 信息编号:21461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您被跑步伤膝盖的说法误导了多久?真相究竟如何?
很多人讲的跑步伤膝盖
“跑步膝”
其实是指膝关节周围组织
髂胫束
髌韧带等
严格来讲应该算肌腱病
类似于腱鞘炎
即使发病
也是可以缓解和完全治愈的
本期节目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王军
“跑步伤膝盖”这种说法对不对?
医学界如今已经形成共识,科学合理的跑步方式不会损害膝关节,反而有助于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国际知名医学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有相关研究结论。竞技跑步者患关节炎的比例为13.3%。久坐不动的人患关节炎的比例为10.2%。而经常锻炼的跑步者患关节炎的比例只有3.5%。
体重过大的人是不是不适合跑步?
是的,体重过大的人不建议马上跑步。
运动前能够测量一下自身的身体质量指数,这个指数叫做BMI,全称是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普遍用来评估人体胖瘦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计算方法是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值。
当体重指数显著超出标准值时,应先通过快步行走或交替慢跑与快跑、水中活动、调整膳食、骑乘自行车等方式使体重指数回归正常水平,之后再开始跑步,此举有助于减轻跑步时双腿的负担,从而降低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一般大众跑者,跑量控制多少合适呢?
对于刚开始跑步的人,跑步的目标最好是设定时间。建议每次锻炼的时间要持续超过半小时,在半小时之后,身体燃烧的卡路里里,脂肪的占比会慢慢增加,这对减轻体重是有好处的。
跑步的增量每周不应超过十分之一,要依照逐步提升的准则,通常能完成五公里,即表明跑者具备了基础能力。普通跑步者,跑完全程半马即可达标。规划跑步方案时,务必以维护健康作为首要考量。
如何更科学的跑步?
跑步时建议使用运动手表,该设备能够监测多种跑步信息,核心数据是心率变化情况。
根据早晨心跳数可以判断每日身体是否疲惫,假如某天醒来时心跳比平时快了十二次,就表示身体比较累,当天不适合做运动。正常行走时每分钟要迈180步,快走时步伐要小,这样做既能节省体力,又能节省时间,同时也能降低对腿脚关节的损害。
没有运动手表的话,可以尝试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来判断跑步的强度,比如能够顺畅地说出一句话,并且这句话包含十个字以上。如果说话时感觉呼吸急促,字句断断续续,那必须立刻停止跑步。
疼痛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体征,它属于身体自我保护的感应方式,也是维护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提示。当身体某个区域产生疼痛感时,表明存在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并且进行深入分析。
跑步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首先,一定要热身,热身是所有运动必须尊重的原则。
活动身体通常持续十分钟,首先进行慢跑,使身体各个部位开始运作,必须确保所有关节充分活动,肌肉得到放松并变得光滑有弹性,这样就能显著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跑步之后的放松活动同样关键。放松有助于减轻肌肉、肌腱、关节的紧绷感,促进身体复原,驱散疲惫,并且提升肌肉与关节的活动范围,积攒更多势能。这些都有利于下一次跑步表现更佳。
为什么不主张每天都跑步?
日常跑步者不宜每日进行跑步活动,较为适宜的频率是每隔两到三天执行一次训练,以便身体获得充分的恢复期,并得以有效调整。
最理想的放松方式是“保证睡眠”,因此跑步者都会舍弃部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确保睡眠时间足够。
跑步机上跑步更容易伤膝盖,是这样吗?
不是,但在跑步机上跑步的确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跑步机上有两项行为非常不妥,其一就是用手抓住扶手,这样做肯定会弓背,这是最糟糕的跑步体态之一,其二就是低头看跑步机上自己放置的手机或平板的屏幕,从技术角度讲,跑步需要抬头挺胸,视线朝前。
跑步机速度恒定、方向固定、着力点单一,对于熟练跑者而言,这是维持标准节奏的有效途径,但对于新手来说,肌肉无法得到全面活动,很容易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受损。因此,在跑步机上运动时,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有意识地调整跑步姿态。
跑步期间,借助对面建筑反射的光影,或者利用旁边的镜子,可以观察自身的运动形态,从而对自身状况形成判断,识别出需要提升的环节,进而调整跑步时的姿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