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平行志愿该怎么填?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

2025-10-07 05:00:44发布    浏览120次    信息编号:21436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45个平行志愿该怎么填?高考志愿填报全解析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接下来将迎来志愿填报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考生个人发展的重要转折,也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

今年,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八个省份正式开始采用新高考制度,现在全国已有二十九个省份实施了新的高考模式。

和以往的高考志愿填报相比,新高考志愿填报有两个最大的改变:

现在将本科录取的批次简化,不再分为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统一称为本科批次;同时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投档办法,替换了原先的“院校+专业”志愿填报模式。

此外,今年平行院校志愿增加到了45所,同时,每个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上限为6个专业,因此,理论上,每位考生最多能够选择270个专业志愿。

这种志愿填报方式,显著提升了考生的选择自由度,然而,也加大了填报工作的难度。

今天我们专门讲解新高考填报志愿的各种细节,包括它的具体方法,相关的规定以及有效的技巧。

01 志愿填报三大颠覆性变化

机构调整:北京、上海等二十一个省份实施“高校学科单元”,把考试科目一致的门类集结成单元,例如“复旦大学-物理与化学单元”;浙江、辽宁等七个省份实施“学科+大学”,一百一十两个申请名额直接对应“计算机科学+浙江大学”这类明确组合。

增长迅猛:与常规招生方式对比,平行志愿选项增加一倍,四川省能够填报四十五个院校专业组,每组包含六个专业领域,河南省普通本科阶段设置四十八个院校专业组,而提前批次则有六十四个专业与院校组合的志愿,考生能够享受到的挑选余地前所未有地宽广。

专业选择和科目考试紧密挂钩,比如,学临床医学通常需要选“物理”和“化学”,如果选考“政治”,能报考的专业类别增加三分之一多,不过,报考公安相关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类专业,必须选“政治”。

图源:河南日报

02 志愿填报模式解析:三大类型对比与适配策略

(一)院校专业组模式:院校优先者的平衡选择

志愿填报以高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每个组里的专业选科要求一致,调整只能在组内进行。比如北京本科批次可以填写三十个院校专业组,每个组包含六个专业和调整选项,山西新高考第一年允许选择四十五个院校专业组。

好处和坏处:好处是同时考虑了学校级别和学科挑选,比如“985大学-电子学科组”里学科大多属于同一领域;坏处是组里或许有偏门学科,考生要小心判断是否愿意被调换。

目标群体:选择综合性院校的学子,对具体专业领域尚未明确规划,特别适合借助学校平台争取更多成长机会的学生。

(二)专业+院校模式:专业导向者的精准选择

模式特色在于将“一所大学的一个专业”作为单独的报考单位,在辽宁、青海等地区,可以填写九十六个到一百一十二个这样的单位,从而彻底消除被调剂的可能性。比如考生能够直接选择“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

投入志愿时需合理排列,可依据“冲刺稳住保底”的层次来安排。知名高考顾问苏元照强调,这种布局的长处在于选择空间较大,不过某些偏门学科或许会因学生不愿填报而造成高分者无法录取的情况。

适合那些职业方向清晰的人,比如打算进入医疗、教育、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学子,他们能借助这种方法迅速确定理想学科。

(三)传统模式:保守填报的最后选择

当前情形及规范:只在部分提前批次或特殊项目选拔中继续应用,需要填写“学校及若干专业”,同时决定是否接受其他分配。

注意事项:选择范围或许涉及所有未招满的学校专业,一旦无法录取就有可能掉到下一轮次,只推荐对分数没有优势或专业选择比较灵活的考生尝试。

三种志愿填报模式对比

图源:公众号冯浩洋升学规划

03 投档规则解读: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

(一)平行志愿:分数优先下的梯度策略

录取规则:先看分数,再按意愿,统一进行投档。以45个平行志愿为例,系统先从分数高的考生入手,再按考生填写的志愿顺序逐个查找,找到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学校专业组就会投档,后面的志愿就不再考虑了。

配置志愿条建议:可参照“冲刺(超额分数15至20个)、稳定(符合分数区间)、保留(低于10至15个)”的3比5比2格局来安排,例如在填报45个志愿时,可设置15个冲刺、23个稳定、7个保留。

(二)顺序志愿:第一志愿的生死抉择

录取依据是优先考虑意向,再依照分数高低进行选择,只有当首选志愿未能招满人数时,才会继续审查其他志愿。在常规的高考录取流程里,某个考生首选填报了清华大学,但未能被录取,即便其分数已经超过了复旦大学的录取标准,也有可能因为复旦大学的首选志愿已经录满而最终无法进入该校。

这种情况只在提前批次或特殊类别招生里会出现,考生必须准确判断首选学校被录取的机会,以防在填报志愿时出现偏差,顺序录取模式下,第一所申请的学校对录取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新高考混合模式注意事项

河南省等地区分阶段采用两种方法,常规本科组有四十八个招生单位组合,提前组则设置六十四个包含专业和学校的志愿选项。申请者需明确各组别的规则,不可用相同方式选择不同类别的志愿。

04 调剂选择:服从or不服从?

需要留意的是,高校专业批次平行选择录取时,遵循的是先看排名、再按填报顺序、一次完成投档的规则,尽管45个平行选择没有先后之别,但在审查过程中是依照正常次序来检索的。

以一个案例来说明,考生提交了四十五项平行志愿申请,这些申请全部是初次填报,不过在系统操作中存在一个排列顺序,这个顺序的先后位置允许考生自行调整。考生填报的志愿依次为武汉大学专业组116,四川大学专业组106,电子科技大学专业组101等,如果查检发现考生的分数达到了武汉大学专业组116的录取门槛,那么系统将不再继续审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其他更靠后的学校专业组的录取要求,接下来会将考生的档案单只投递给武汉大学。

图源:《四川省新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使用说明》

倘若考生在【武汉大学专业组116】的六个专业选择全部落选,又不肯接受调剂,那么就会被取消录取资格,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轮录取机会。

因此,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鑫提议,考生填报时务必要选择“服从专业分配”。

以电子科大专业组为例,该组内所有专业都属于电子信息领域,不会包含过于冷门或偏僻的专业,考生进档后,只要政治考核合格并同意专业调剂,电子科大一般都会予以录取

许多应考者或许会疑惑:在这种情形下,考生应当怎样排列这四十五个平行志愿的先后次第?赵鑫指出,一方面需依据个人考试分数、高等院校专业组的安排以及往年的录取信息,另一方面仍须全面顾及考生的个人志趣与专长。

调整并非可选项,而是必要环节。近些年,尽管部分大学宣告推行“不进行调剂”“确保录取原专业”的举措,不过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大学依然通过调剂来均衡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所以,对考生而言,应当这样考虑。

优先选择专业组内无明显冷门专业的院校;

对含冷门专业的院校专业组,谨慎填报或做好调剂心理准备;

留意那些执行“保专业”措施的机构,例如某些顶尖大学借助整体招生方式减轻了重新分配专业的难度。

05 大学VS专业:如何考虑?哪个优先?

填报大学志愿时,学生及其家人经常陷入一个困惑的境地:应该把大学放在首位,还是把专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填报志愿时,应优先确保能进入大学,其次再考虑专业选择,倘若执意为了追求热门专业而选择排名稍低的学校,这种做法实为不妥,一位知名高校的招生部门负责人在一场网络直播中这样强调。

中国高等教育现已普及,大学本科教育更侧重通识教育,着力提升学习本领,完善人格心理,拓展知识领域,扩大社交范围,并增强处世技巧。所有本科专业培养都同样重视学业规划的知识体系。因此,优质高校远比热门专业更具价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表示。他强调。这种观点非常重要。

大学里的学术追求、校园风气、文化底蕴、求学环境……这些无形的价值才是学子们能收获的最珍贵财富,何况现在多数高校还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并且在大类招生时能够自主选择方向。

近些年,高考制度改革在强调专业选择重要性的同时,许多大学,特别是顶尖高校,开始采用宽口径招生和自由转专业的做法。例如同济大学2024年的本科招生方案就规定,学生入学后可以多次选择专业。除了常规转专业,该校还提供中外合作项目转出、医学类转入、文科转理工科等多种选择途径。武汉大学也表明院系里的学科可以随意挑选,院系学科变更事宜通常每学年进行一回,学生从刚开始上大学到三年级期间都有资格申请。

成绩突出的学生,特别是表现优异的,通常会被普通院校优先录取,无需过分纠结于选择哪个专业。而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最好优先考虑专业。这是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给出的建议。

最后要指出,我所说的学校优先,必须是这所学校值得你舍弃专业。对于大多数只能进入普通大学或专科院校的学生,还是应该把专业放在首位。陈志文告诫。

主要在于这一档次的众多学校彼此差异不大,无需因此舍弃专业选择;此外,该阶段的学生多数缺乏跨领域适应力,也就是转行的本事,所以还是专心学好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较妥当。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