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预警!关乎教育领域的重要提示来了
2025-09-04 19:02:21发布 浏览8次 信息编号:21361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教育部发布预警!关乎教育领域的重要提示来了
2025年,高校招生录取流程即将启动。以往,部分组织或个人为获取经济利益,在考生填报志愿、录取过程中,借助考生及家长的迫切心情,传播不实消息、制造恐慌情绪,致使考试招生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教育主管机构联合相关单位,严肃告诫所有应考者及其家属,务必经由正规途径探求、了解相关资讯,切莫抱有冒险念头,不要轻信虚假内容,务必防范受骗。
一、认准官方权威渠道,警惕山寨信息诈骗
近些年,部分社会组织和个人借助网络渠道传播与考试招生相关的资讯,时常出现政策阐释存在偏差、信息发布不够可靠等现象,更有甚者,通过细微改动域名字符(比如将“”换成“”),或是模仿官方网页的设计风格等手法,伪造高校及招生考试单位的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又或者创办诸如“阳光志愿XX”“阳光高考XX”之类的相似名称的应用程序,制造并散播不实消息,唆使考生及其家属购买有偿服务,从而破坏了考试招生的正常秩序。
【提醒】教育部联合相关单位积极推行“2025高考助力计划”,已联络各大网络平台为省级招生机构及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账号等加上认证标记,以便考生和家长准确辨认,获取官方的招生规定与相关服务资讯。另外,考生和家长能够通过教育部网站查找全国大学清单,核对当年具备招生资格高校的基本资料。
需要告知各位考生及其家人,在互联网上检索大学录取资讯时,务必识别官方平台标记,切莫上当受骗,谨防仿冒的账号或虚假的网页。
二、理性报考不迷信,切勿轻信高价辅导
近些年,部分社会组织和个人编造各种花招博取关注,人为散播填报志愿的恐慌情绪。他们刻意包装某些人成为所谓的"权威""导师",伪造所谓的"核心资料""独家资讯",以此诱骗考生及其家庭购买昂贵的志愿规划服务。
官方机构从未授予过“高考志愿填报顾问”这类从业资格认证,所谓的“志愿填报顾问”等大多为临时聘请的社会人士,依照既定说辞为考生及其家人提供咨询。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公布当年的高考分数统计结果,同时也会公布近年来各高校的录取信息,高校方面也会介绍学校的招生规定、招生措施以及往年的录取参考数据,所谓的“内部消息”“内部资料”并不存在。2025年进行志愿填报时,名为“阳光志愿”的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的招生考试管理机构都提供了无偿的志愿填报辅助服务,会公布志愿填报的相关资料,考生们能够到相关官方网站上查找所需要的参考内容,还可以通过联系当地的招生考试管理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学的咨询电话,或者采用线上咨询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的政策信息。
需要提示考生及家长,务必通过正规途径,依据个人实际,权衡职业理想、个人偏好等条件,关注国家发展与社会要求,慎重决策,独立完成申请。
三、了解正规录取流程,远离特殊渠道陷阱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部分社会机构和个人声称与某些领导有联系,或者认识高校招生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伪造相关文件,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声称能够通过不正当途径录取学生,使用诸如“内部名额”“临时安排”“额外招生”“降低分数录取”等说法进行欺诈活动。
二零二三年五月,赵某的考试分数比某大学的录取标准低了半分,因此没能被这所学校录取。曹某给赵某介绍了被告彭某,彭某声称能帮忙弄到该校的入学名额,并保证如果办不成入学就全额退款。二零二三年五月到七月期间,彭某用编造的请客吃饭、送礼拉关系、购买入学名额等谎言,先后从赵某那里骗取了四万零六百元。
教育部发布的“三十个不得”招生禁令中,有明确规定,高校不得随意增加招生人数或改动招生方案,也不得无安排地招生,或者违规调整招生计划,更不能违反投档流程,在政策之外降低录取门槛,向高校投放考生材料,同时也不允许违反招生程序,降低录取标准,或者拒绝录取符合要求的考生。
必须告知考生及其家属,高等院校的招生录取完全依照政策法规及学校章程,通过计算机远程网络进行,整个过程有严谨的程序和监管体系。不存在所谓的“内部名额”、暗中降低分数“再次录取”“额外招募”的现象,正式录取不会收取任何额外开支,凡是索要保证金、录取费、名额费的,均不可轻信。
四、认清不同教育形式,警惕虚假招生宣传
这些年,某些团体和私人有意识地模糊正规大学学习与其它教育途径的界限,借助成人高考辅导项目、远程教育项目、跨国合作办学等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及其家人。有些教育机构名义上提供普通大学教育,实际上招收的是其他类型的学生。另外,一些中介机构和社会人员操控的招生账号,在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消息时,往往以“无需考试即可入学”“免除学杂费”“保证工作”等花言巧语进行不实宣传,过分吹嘘工作前景和升学概率,从而迷惑考生及其家人。
【提醒】所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都必须参加高考录取,所谓的“录取通知书”并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正式文件,进入其中也无法完成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新生的学籍电子登记,最终也无法获得普通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历证明。
需要告诫考生和家长,要仔细区分普通高等教育和其它教育途径,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提升途径。在填报志愿环节,必须全面权衡官方志愿填报指导资源以及大学官方资讯,依据个人志趣和爱好等条件慎重决定,切莫相信夸大宣传,防止随意选择学校。
五、做好个人信息防护,防范志愿篡改风险
高考录取时,考生的志愿是关键参考,若有人故意改动,会面临法律惩罚。2024年8月,山东某县派出所接到张某的报案,他反映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写的大学并非他填报的那所。调查发现,是同班同学李某因为两人有矛盾,通过微信假扮老师,拿走了张某的高考报名账号和密码,更改了志愿,导致张某没能被他想去的学校录取。最后,李某为此承担了法律责任。
修改高考报考信息属于对学子受教育权利的损害。根据法律实践,这种行为可能触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妨碍公民通信自由罪以及侵害公民个人资料罪。切莫以为“不知者不罪”,切莫以为事后能以“玩笑”等借口推脱,违法者最终必定遭受法律的惩处。
需要告知各位考生及其家人,务必增强安全观念,仔细守护个人身份资料,包括身份证件编号、考试账户识别码等资料,以及志愿选择平台的使用密码等出入凭证,切勿让他人接触,以免志愿内容遭受非法改动。
愿每个考生
都能选到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