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痛楚难免,磨难却可选择
2025-08-27 08:01:06发布 浏览28次 信息编号:21340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痛楚难免,磨难却可选择
阅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那本书是在我刚开始跑步的时期,当时读的是英文原版。至今仍然记得其中序言里的一句话:Pain is , is . 这句话翻译成中文是:痛苦是无法避免的,而磨难是可以挑选的。
怎么理解?
譬如说,奔跑过程中突然感到体力不支,会意识到“真累坏了,坚持不了了…” 这种疲惫感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是否真的无法继续,则需根据个人意志和决定来定夺。
跑步是我日常活动的重要部分,能让我心情愉悦。主动迎接挑战,就是掌握自己人生的关键。
这是作者写给这本书的推荐语, 也给出了作者自己的回答。
这本书仿佛是村上春树的一部散文集,真切地记录了他跑步时的感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坦率地展现了他这个人,他的生存方式以及跑步赋予他的生命价值。这次再次阅读中文版,依然觉得仿佛是作者就在你面前,向你缓缓讲述他的经历,以及在跑步过程中他是怎样思考人生,思考写作的。
书中有好几个让我很有感触的地方。
01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故事开篇,作者身处夏威夷,每日坚持跑步锻炼。那个阶段主要专注于逐步增加跑步里程,所以他对速度毫不在意,每天只是安静地累积跑量,并且努力保证次日能轻松开始。欧内斯特·海明威曾说过相近的观点:保持恒心,维持稳定步伐。这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极为关键。一旦稳定了节奏,其他难题便容易解决了。
个人觉得一旦着手进行需要长期维持的活动,爱好是极为关键的要素,由于喜爱,至少不会过分在意成果和结局,也不会过于在意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毕竟吴晓波说过生命不应虚耗在值得欣赏的事物上假如并非源于喜爱而选取开端,便极有可能因骤然施力却鲜有成效,致使短时内便意兴阑珊;或者时断时续,缺乏恒心。总之正如作者所言:务必使惯性的轮子以既定速率精准运转,面对坚持不懈,任何审慎之举都不过分。
回想最初开始跑步的情景,那是在深圳沙头角的海滨步道。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步道旁停泊着一艘航空母舰,步道全程大约有一千五百米。第一次尝试跑步时,我连这段距离都没能完成,并且呼吸急促几乎无法喘息,同时感觉心脏剧烈跳动。后来,我和同事情人商定,每日工作结束后都要前往海边进行跑步活动,最初阶段并不在意跑步速度,也没有强迫自己必须跑到力竭状态,主要是为了体验跑步的乐趣,寻找最契合自身的运动韵律,关键在于尽可能延长跑步后身体感受到的舒适感,以便第二天无需进行心理铺垫,反而会自发产生强烈的出门跑步冲动。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身体开始适应跑步,跑步也使我的身体产生了一些转变。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一旦身体适应这种反应,就会下意识地继续这项活动,最终养成习惯。因此,不论从事何种事务,在最初的奠定基础时期,把握步调,并且坚持不懈,都是极其重要,值得反复强调无数次的要诀。
跑步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自己、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感知的过程
作者说很多人都问过他:跑步时,你思考什么?
他回答说:
我极少琢磨严肃的话题。我跑步,纯粹是跑着。基本上是在虚空中奔跑。或许是为了寻觅虚空而奔跑。即便在这种虚空里,偶尔也会有念头悄然浮现。这是意料之中的,人的内心不可能彻底空无一物。人类的精神尚未强大到能够容纳虚无的境地,即便存在,也并非恒定不变。尽管如此,那些潜入我奔跑时精神世界的想法,其实也毫无实质意义。它们并非真切的内容,仅仅是围绕虚无展开,慢慢膨胀起来的念头。
奔跑期间脑海中浮现的念头,如同苍穹上的云彩,形态千变万化,体积极不悬殊。这些念头倏忽而至,又倏忽而逝。尽管如此,天空依旧保持着原貌,毫无更改。云彩只是短暂造访者,它穿行于天空,来去无踪。唯有天空恒久存在。所谓天空,是既真实又虚幻的存在,既是实在之物又非实在之物。天空这种浩瀚如容器的状态,我们只能无条件接纳,完全包容。
我非常喜爱这段文字,它十分优美。或者说,作者将我内心深处体会到的某些情态,用语言精准地呈现了出来,并且文字还非常富有诗意。
回想我最初开始跑步的时候,我总爱边听iPod里的音乐边慢慢跑。所选的歌曲大多节奏明快,能让人精神振奋。
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渐渐地,我不再习惯跑步时播放音乐,反而更享受让思绪不受干扰的状态。比如刚才描述的情景,跑步时我只会专注于跑步,让双腿有规律地敲击地面,可以调整速度向前移动,让想法自然地从脑海中流走。不过,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十分奇妙。每逢遭遇烦心事或心境黯淡的时刻,我也会去户外跑步,借此机会排解掉那些消极感受,促使自己动起来,让心情也随之舒畅,跑动间思绪难免会偶有游走,然而跑毕之后那种舒畅感油然而生,尽管困境依旧存在,但仿佛在奔跑之中内心已然认可了现实的状况,跑步也确实让我的情绪获得了必要舒缓。
依照作者所言,五十岁上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遭遇一些由岁月增添的新奇感受,这会让他感到些许茫然,难以明确,也无法清晰表达。
作者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专属的处世准则和相应的生存模式,这些不同之处相互交织时,容易引发矛盾,进而演变成严重的隔阂,最终导致情感上的伤害,使人承受难熬的时刻。
每逢遭受他人无故责备,抑或境遇不如预期,他便会跑得比平时更远些,借此让身体承受更多疲惫,也借此重新领悟自己不过是能力有限、脆弱渺小之人。这亦可视为借助奔跑来直面内心阴霾,将其作为排解心绪的一种途径。
作者所言,就是要先把眼前的事物全部接纳,暂时搁置那些细微的考量,试着和它们共存,就像对待天空、云彩、溪流那样。这种处世之道,与《臣服实验》传递的信息如出一辙:生命馈赠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事,都不应凭借个人好恶去评判,就算有些东西令人不悦,也要全然接纳。
03 结语
通篇细细品味这本书,你会察觉到字里行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倘若你同样热爱奔跑,并且对文字抱有热情,那么这本书或许能让你产生更多的心灵触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