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之初的浓墨重彩——重读《论律师制度与律师工作》

2024-07-13 17:04:10发布    浏览126次    信息编号:148506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之初的浓墨重彩——重读《论律师制度与律师工作》

湖北省律师协会网络信息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会长

01

推荐书籍

02

关于作者

《论律师制度与律师工作》作者马荣杰先生,1933年生于云南昆明,1945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外交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1954年7月,马荣杰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人民法院工作。同年8月,北京市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律师机构,马荣杰成为新中国首批三位律师之一。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的马荣杰被选入参加“两案”辩护的17人名单中。

1981年9月,马荣杰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任客座教授。1983年,又被聘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克拉拉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美国,从事专职律师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为合资、技术转让、投资、合同、贸易等法律服务,并长期担任该律师事务所中国部主任、亚洲委员会主席。

马荣杰1992年起任云南省人民政府高级涉外经济法律顾问,1993年受聘为云南大学名誉教授。

03

遇见作者

2014年2月23日晚,美国西部标准时间,我在旧金山参加了一场有几十位华人参加的晚宴。晚宴开始前,主人吴教授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除了我之外,当晚他还邀请了另一位律师,马荣杰,一位曾参与1980年“两案”辩护的美籍华裔律师。马荣杰夫妇当晚一同参加了晚宴。他精力充沛,声音洪亮,乐观开朗,健谈。

(宫布坦、马荣杰先生摄)

2月25日晚,我到旧金山郊区看望马荣杰先生夫妇,对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在谈到早年从事律师的经历时,马荣杰先生无意中提到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本介绍律师制度和律师业务的小书。

回到武汉后,我设法找到了《谈律师制度和律师工作》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这本4.4万字的书,深受感动,对马荣杰先生的敬意也与日俱增。

后来我又在上海和旧金山两次和马荣杰先生见面,多次互发电子邮件、通电话,在和马荣杰先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一位华人律师、一位长者对美国家乡的深厚感情。

04

阅读体验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法律。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效实施的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1979]64号)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坚决改变和纠正一切违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恢复重建。12月,司法部发出通知,对恢复律师制度提出要求。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律师暂行条例》,自1982年1月1日起施行。《律师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

正如作者在1982年10月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所写:“随着经济和法制的发展,可以预见,律师工作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而对律师制度和律师工作的了解,也必将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兴趣。”然而,在律师制度被误解、打压、废止多年之后,在气温尚低的80年代初,要让各行各业的几千万执业人士了解律师制度,让数以万亿的人民群众了解律师工作,实属不易。为此,本书作者应邀于1981年3月至8月间在《人民日报》上以《律师制度浅议》为题发表11篇短文,并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支持和鼓励。 不难想象,当时已经48岁,终于在“文革”结束后重返律师队伍的马荣杰内心是怎样的高兴和激动,难免百感交集。

特定时代的作者情怀和谨慎的用词习惯散布于本书的字里行间,如作者热情讴歌律师制度,赞扬了施扬这位旧中国著名、优秀、深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律师,赞扬了1949年以前从事律师工作的沈钧儒、施良、沙千里、张志让等律师,他们都站在劳动人民一边,支持革命,维护正义,但同时又指出,这样的律师在旧社会是少数。

作者是律师制度废除后,为数不多的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组织安排继续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因此,在撰写本书时,作者已经从事律师实践二十余年,对律师行业的理解、律师工作的定位、法律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的运用、专业技能的驾驭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在本书的章节编排上就有所体现。作者不仅介绍了律师制度的由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制度、新中国的律师制度、我国律师的性质和任务、律师的资格和工作机构、律师的工作原则、律师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等,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律师如何为被告人辩护、辩护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民事案件中如何担任代理人、如何回答法律咨询、如何撰写诉讼文书、参加非诉讼活动等工作。 今天回首,律师制度在中国恢复四十年,虽然律师制度的很多具体规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律师应该致力于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本书充满了思想和感受。它怎么会因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而变化呢?律师的逻辑思维运用、专业技能的掌握等职业能力是永恒的。

本书大量运用实例和真实案例,使原本枯燥的律师制度和律师工作变得生动易懂,不少律师执业案例选自20世纪80年代初海外的真实案例,展现了作者卓越的国际视野。

这本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小书,定价0.25元,首次印刷2.5万册。它究竟在当时让多少中国人了解了律师制度和律师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唤醒了多少昔日律师的职业梦想,引导了多少青年才俊选择报考法律专业、投身律师行业,甚至成为律师。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之初,这本《谈律师制度和律师工作》已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尾

责任编辑:若兰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