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产业能让考生如愿?
2025-07-27 15:01:38发布 浏览6次 信息编号:21267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数读: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产业能让考生如愿?
贝壳财经原创出品
记者 任娇 任婉晴 罗东骏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再次攀升,总数高达1193万。6月23日,教育部公开发布了预警信息,警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声称提供“高价”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志愿填报服务的费用相当高昂,而且所谓的“速成”高考志愿规划师,他们的学历可能只是大专,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甚至他们的职业岗位技能证书也是伪造的。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特别制作了一幅图表,旨在为您解析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七年来的增长高达5.8倍的经济现象,以及其中隐藏的种种问题。
1.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
七年增长5.8倍
高考落幕之际,学生与家长共同面临着一个棘手的抉择:如何挑选合适的学校与专业。在此背景下,志愿填报服务便应运而生。
高考战幕落下,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193万,这一数字自2011年以来未曾有之。这一现象反映出,约1200万考生群体催生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志愿填报服务市场。
“志愿填报服务”这一领域已吸引众多商家竞相争夺,不仅传统教育辅导机构的线下实体参与其中,就连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竞争行列。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领域的付费市场实现了5.8倍的增幅。尽管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付费市场总体规模尚小,但自2019年开始,这一市场已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2021年,市场规模已攀升至7.9亿元,预计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8亿元。
2.大厂入局高考志愿服务赛道
全国2033家注册企业 河北最多
近年来,高考临近之际,众多大型企业亦竞相推出与高考相关的产品。以2019年6月为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夸克便推出了高考专属版本,该版本具备“免费录取概率预测”“智能高校免费推荐”以及“性格测试助力专业选择”等多项功能。去年4月,腾讯公司也推出了“招生通”和“新高考通”两款产品。近期,知乎和百度也相继加入了高考产品阵营。
新京报贝壳财经的记者观察到,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两千家企业投身于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行业竞争之中。
企查查平台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涉及高考志愿填报的企业数量已达到2033家。在过去十年间,这类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数量增加至139家,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83%;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8家,同比增长28.06%;2019年,新增企业数量激增至324家,同比增长率高达82.02%;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进一步攀升至540家,同比增长66.67%;到了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更是大幅增加至788家,同比增长45.93%。
在2033家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公司里,有1969家是在2017年及之后成立的。这一数据表明,超过八成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公司是在最近五年内创立的。
河北省和河南省是高考热门省份,考生基数庞大,与之相关的志愿填报服务企业也相对集中。相比之下,内蒙古的报名人数虽不多,但作为全国唯一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填报志愿的省份,其独特的政策要求考生必须实时报考,一旦操作失误,便可能面临滑档的风险。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领域,内蒙古的相关企业数量高达113家,这一数字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二。
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在区域分布方面,河北省以1546家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企业数量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内蒙古和山东,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紧接着是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南等省份。
3.近九成受访高考生愿为志愿填报服务付费
愿付费500元以上者不足两成
高考志愿的挑选过程日益繁杂,考生和家长之所以愿意支付费用寻求辅导,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自己的分数能够与“最理想”的院校及专业相匹配。
艾媒咨询的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度,我国高考考生及其关注群体在填报志愿时,对理科热门专业的选择意向中,计算机类学科位居首位;在文科领域,最受欢迎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紧随其后的是经济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显示,高考生们热衷填报的志愿专业与那些高收入行业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1年,城镇非私营企业中,按行业划分的就业人员平均年收入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行业。
高考填报志愿,这一行为对于考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业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七分考,三分报”这一原则之中。
艾媒咨询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高考学子中,有高达88.3%的人愿意为填报志愿支付费用。在这些愿意付费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支付0-500元,具体来看,选择支付200-500元区间的比例达到了44.2%,而选择支付0-200元区间的比例则为26.9%。不过,愿意支付500元以上费用的受访者比例却不到两成。
4.“大专学历,零工作经验”培训即可上岗
花几千元就能考的相关证书是假的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领域内,优劣并存,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有效的监管机制。现阶段,从事高考志愿规划的专家往往只需经过基础培训即可上岗,亦或是其他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咨询和指导。
众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中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中,不乏那些未曾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人。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招聘应用程序上观察,众多标称为“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职位对于从业经验和学历的要求仅为“不限经验、大专学历”。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中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仅需经过数日或三周的培训便可以开始工作,然而他们在上岗前并未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天津某家专注于“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的机构向新京报贝壳财经的记者展示了一种证书,声称学员完成培训后即可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职业岗位技能证书”。该机构工作人员透露,此证书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负责监造。然而,教育部指出,实际上相关部门并未颁发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6月24日,记者抵达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该院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露,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并未负责此类证书的监制或分发。故而,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实际上并无任何法律效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刘俊海指出,在纷繁复杂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领域中,消费者在选购此类服务时,需做到清晰理解广告内容;认真仔细地签订合同;保持冷静妥善保存证据;并且依法理智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购买所谓“高考志愿服务规划师”的培训课程。刘俊海指出,单笔交易金额动辄数千元,甚至高达上万元,那为何培训机构不自行从中获利?毕竟,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但地上却可能布满了陷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