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必看!最佳训练准则正式公布啦
2025-07-02 23:01:07发布 浏览26次 信息编号:21208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跑者必看!最佳训练准则正式公布啦
赵鹏研究员给跑步爱好者提出科学建议 (黄晓敏 摄)
跑步有哪些好处?
赵鹏,国家举重队科研团队的负责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跑步有助于塑造体型、减轻体重,从而帮助我们维持理想的体态;此外,跑步还能让人感到愉悦,提升我们的心情;再者,跑步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肌肉含量,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因此这项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跑步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奥秘。赵鹏,作为一位资深的跑步专家和运动员,不仅与众多跑步爱好者分享了他在跑步领域的专业见解,还结合个人经验,就跑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参加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等较长的赛事时,损伤问题在所难免,赵鹏强调:“只有克服了损伤,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力量训练不能直接提升跑步速度,但它对于预防损伤却至关重要。专业运动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怕速度慢,就怕停下来。很多时候,运动员因受伤不得不从头开始,这样一来,整体速度自然会受到影响。”
导致跑步损伤的因素有哪些?
赵鹏研究员为我们列举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1.年龄
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轻者受伤的风险更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普遍感觉良好。年轻人群体的跑步速度较快,距离较长,而且往往不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所以更容易遭受伤病。
2.解剖结构异常
女性在跑步时若膝关节向内倾斜,便更容易遭受伤害。同时,扁平足或高足弓的情况还可能引发其他肌肉的补偿性活动,进而因过度劳累而造成损伤。
3.肌力不平衡
损伤风险因素涵盖柔韧性下降、肌肉力量与耐力不足、两侧腘绳肌力量不均以及损伤恢复期过早锻炼。跑步锻炼能增强大腿后侧肌肉和小腿肌肉,却可能引发肌力失衡,进而引发过度使用型损伤。另外,股内侧肌力量薄弱也被视作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如何有效预防跑步时可能出现的伤害,赵鹏研究员提出了一系列“最佳训练”原则,他建议跑者们严格遵循以下几项要点:
每周至少应安排出一天的时间用于休整。运动技能的提高并非单纯依赖锻炼,恢复与休息同样至关重要。肌肉的生长依赖于恢复过程,因此,我们需要预留出这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恢复。
每周至少安排两天进行力量锻炼,以高强度的负荷和较少的重复次数为原则,每日进行一次,每次重复动作十遍。
3.每周1-2天的间歇训练,具体频率取决于每周跑步的天数;
4.进展计划应以两周为基础,一般按5-10%的量增加;
5.根据以下原则制定跑步时间:
若跑步时长在30分钟以下,那么每增加一周,跑步时间增幅最多不应超过5分钟。比如,首周跑步时长为30分钟,次周则不能超过35分钟。
跑步时长若在30至60分钟之间,那么每周增加的跑步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且这种增加的频率为每周一次。
若跑步时长超过六十分钟,那么在两周之后,所增加的跑步时间将严格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
赵鹏研究员指出,跑步时若不幸遭受损伤,必须迅速实施恰当的治疗手段。首要行动是立刻停止运动,给予受伤部位充分的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加剧伤痛的刺激。鉴于跑步时的损伤往往源于过度劳累,继续跑步只会使伤害加剧,且无法逆转,因此休息显得尤为关键。接着,一旦受伤,应立即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持续十分钟,随后取下冰袋休息十分钟,接着再次冰敷十分钟,并再次休息十分钟,如此循环三次,以确保第一个小时内完成。经过一个小时,延长冰敷时间为十五分钟,然后取下冰袋,休息一小时,再进行十五分钟的冰敷,随后再休息一小时,以此类推,直至夜晚。次日清晨,继续冰敷十五分钟,休息一个半小时,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睡前。及时进行检验与治疗可能会加剧伤害,所以建议在两天之后再进行相关检查。事后应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压迫,以此减轻肿胀。同时,还需将受伤的肢体抬高,确保其位置高于心脏,以此促进血液顺畅回流。
跑步风气日益流行,加入跑步行列的人士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跑步损伤案例的逐渐上升。赵鹏研究员在研究结束后,对预防跑步损伤提出了几点建议:挑选合适的跑鞋,选择适宜的跑道,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做好跑步前的充分准备和跑步后的适当放松,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损伤的发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