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厌跑情绪?今天不想跑那就别跑
2025-09-20 02:00:56发布 浏览13次 信息编号:213975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如何应对厌跑情绪?今天不想跑那就别跑
跑步,无疑是一种充满积极意义的活动。它好比一个宣泄的出口,能够容纳并化解我们日常遭遇的种种负面感受。通过跑步,可以减轻体重,可以增强体质,可以驱散低落心境,有时甚至能带来脱胎换骨般的转变。
正是因此,我们才如此热爱跑步。
多数跑步爱好者都体会过沉迷跑步的滋味:这种运动让人难以停止,让人享受迎风奔跑的畅快,我们甘之如饴,越跑越觉得兴奋。
然而,人类并非机械,纵使你对某件事怀有极大热情,也不可能天天都精神抖擞地开始,跑步这件事同样如此。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某天突然提不起跑步的兴致,连跑步的愉悦都消失了,就是不愿意出门跑步。这和女性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身体不适,心情郁闷,什么都不想干的情况很相似。
碰到不想跑步的时候,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怎样找回跑步的兴趣和享受?现在就谈谈这个问题。
村上春树的“跑者蓝调”
倘若连续数日未能按计划跑步,或许会招致旁人认为你在懈怠。实际上,对于经常跑步的个体而言,产生不想跑步的情绪,并非代表懒惰,极有可能是身体感到疲惫所致。
村上春树对跑步的痴迷,在他的作品里表露无遗。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出那句被跑者视若圭臬的话:没心情跑的时候,才更要去跑步。
但是你知道吗,即便是村上春树,也曾遭遇过很强烈的厌跑情绪。
完成萨罗湖一百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后,他遭遇了一段跑步热情减退的时期,把这种感受称作“跑者忧郁”。
他在书中写到:
完成超级马拉松之后,我对跑步这件事,已经感受不到从前那样纯粹的喜爱了。这固然和身体持续感到的疲惫有关,但并非完全因为这个原因。内心深处,“想要奔跑”的冲动,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强烈了。这实在令人费解,但它就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我的内心似乎发生了某种变化。结果,我日常跑步的频率和里程,都大幅降低了。
每逢全程马拉松赛事,个人表现总是呈下滑趋势。不论是在训练期间还是竞赛过程中,即便其间存在些许波动,所有活动都演变成了某种固定程序的机械重复。曾经那份激动人心的澎湃感受,如今已荡然无存。
文艺的村上春树,将这种情绪称为“跑者蓝调”。
他从此不再从奔跑中获得愉悦,热情也从全程马拉松转向了铁人三项,转而在健身场所练习击打回力球。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才慢慢摆脱了这种消沉状态,继而逐步重新对跑步产生喜爱。
今天不想跑,不妨就不跑
跑步时感到厌倦的缘由十分复杂:身体感到过度劳累,进步缓慢难以达成预期,心理负担过重,收获与努力不成正比,工作与生活的干扰等等。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活动,是身体感到倦怠,那么稍作休整一两天或许就能恢复精力,接着又渴望去跑步了。
有时候不想跑步并非身体无法运动,而是内心深处排斥跑步。当你心理上抗拒跑步,却强迫自己去跑,会越跑越疲惫,越跑越难受。
此刻不妨听从本心,若不愿奔跑便让休息持续数日,借此调整心境。实际上,村上春树之所以能克服跑步的抵触感,全凭接纳与顺应。
当此刻不想奔跑时,可以转而从事其他爱好,譬如阅读书籍,欣赏影片,抑或参与其他类型的锻炼。
要学会接纳自己不想跑步的事实,不勉强自己做内心不想做的事。
跑步爱好者们常常固定每日锻炼或隔天进行,一旦缺少跑步就会感到莫大失落。“坚持”这个词汇极易激发人的斗志,然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不要忘了我们跑步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最初开始跑步,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塑造强健的体魄,并非为了盲目坚持,沦为跑步的附庸。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提出,成年人每周应完成至少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或者75至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锻炼,这些运动方式能够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
跑步一般算作高能量消耗的运动类型,换句话说,只要每星期跑步的时间累积到150分钟,就能够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效果。
因此你明白,就算当天你并未去跑步,这对我们维持健康状态也毫无妨碍。
但若你仅仅因为执着而执着,被逼着去奔跑,丧失了跑步原本能带来的愉悦,最终甚至可能彻底舍弃跑步,那么这样做就毫无意义了。
不要去攀比和较劲,让跑步回归本真
人类的痛苦和焦虑,往往来自于无意义的攀比。
羡慕他人一年内完成全程马拉松并打破三小时纪录,自己也萌生挑战的念头;惊叹别人每月跑量达三百公里,暗下决心要突破四百公里大关;回想过去半马轻松两小时的成绩,如今却感觉越跑越疲惫;报名马拉松失利,无缘越野赛事,未曾体验铁人三项的挑战......
反复比较之后,渐渐有人发觉,跑步常常让他们心情低落。当在乎的事物逐渐增多,便会形成一种负担,使人感到不安,进而对周围的一切失去热情。
但当你开始感觉对跑步有所懈怠时,不如让跑步回到最初的样子。
已经不再留意那些数字,也不再去在意结果,而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到奔跑里头,把所有规矩都抛诸脑后,重新回归到最初的心态:跑步并非为了追求速度,而是为了从中获得乐趣。
当你觉得跑步变得困难时,试着放慢速度,注重过程中的愉悦感。跑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其实都无需过分在意。
面对不愿跑步的情绪,我们应当首先承认现状,顺其自然。接着再着手处理可以调整的部分。需要明白,提升跑步能力的方式并非只有“猛冲”这一种。
暂时将数据置之不理,将成绩抛在脑后,跑步时只留意自己的呼吸,只沉醉于眼前的风景。
“去风里跑跑,风会抱你。这种美妙的滋味,不会再错过”。
你将意识到,季节已然转换,夜晚正变得不再那么深邃,街旁的草木开始抽出新芽,行人依旧步履匆匆,某栋建筑里,一家人正在享用酱爆猪肉,这些景象构成了最真切的人间烟火气。
跑步从来不是脱离生活,而是让你越发爱上生活。
无论如何,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地活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很棒。一旦重新体验到奔跑的乐趣,你便会主动选择去跑步。
如果长时间不想跑,你应该怎么办?
1. 改变跑步路线
人们总渴望体验些新事物。倘若始终在固定场所跑步,难免会感到厌倦,使人失去活力。
2. 改变单一训练计划
日复一日沿着固定轨迹以恒定步速行进,即便是顶尖运动员也会感到乏味。不妨让自己的锻炼方案增添更多变化,可以加速冲刺,能够持久慢跑,还能穿插短时疾走,样样都试试看。
3. 换一种运动,交叉训练
适合又有益的活动实在不少,当对跑步感到厌倦时,完全可以尝试其他一种或多种活动。诸如篮球、游泳、攀爬以及骑自行车等等。这样做既能保持运动水平,又能锻炼到跑步时通常不涉及到的肌肉区域。等到我们结束跑步阶段,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4. 装备激励
购物能够激发更强的热情。添置一双崭新的运动鞋,获取一套全新的跑步服饰,这些都能带来新鲜体验。毕竟,获得新装备之后,总想展示一番吧。
5. 做休整
要是总是感到不想跑步,不妨先完全休息两日。多陪陪家人,与朋友相约吃饭,把跑步的事丢开,随意聊天说笑,尽情欢乐。没过多久,你肯定又会跃跃欲试了!
6. 加入一个跑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跑步只是个爱好,不是生活的全部
对许多人而言,跑步仅是一项兴趣,属于日常生活的某个环节,并非人生的整个重心。倘若仅仅因为一两天未进行跑步活动,就认为整个世界都崩溃了,那种心情实在令人费解。
跑步过程中,随着参与时间增长,你会慢慢降低速度,调整运动量。这并不意味着你会远离跑道,而是说明你明白怎样协调跑步和日常生活。
中国跑得最快的女博士刘子杨曾这样讲过:生活远比跑步更加艰难和复杂,仅仅跑步出色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
因此,我们应当适当降低对跑步的预期,避免运动给日常生活增添负担,这种心态反而会令每次跑步都充满更多意想不到的体验和乐趣。
跑步仅是一种活动形式,无法应对所有困境。它所能实现的是强健体魄,使人保持健康状态,拥有充沛精力来应对繁重的工作和多彩的生活。
只要以自己感觉舒适的节奏,跑完计划好的路程,享受运动过程,增进身体健康,这就是真正喜欢跑步的人所追求的。
互动:你曾经历过厌跑情绪吗?是怎样度过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