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却不瘦?专家称:并非越多越好,此公里数才是燃脂王

2025-10-18 23:02:54发布    浏览13次    信息编号:21464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每天跑步却不瘦?专家称:并非越多越好,此公里数才是燃脂王

​​​

别再徒劳地奔跑了!每天拿着手机记录行走的距离,通常从十公里开始,体重计上的数字毫无变化,膝盖却时常感到不适,这种情况是否让你感同身受?

控制体重的根本原则只有一个:能量支出要大于能量摄入。跑步确实能够形成热量赤字,不过跑步的距离并非越长越好。《柳叶刀》的一项针对50万人的研究早已指出,每周跑步2到3次,每次不超过5公里的人,其死亡风险最低,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健康上的好处会迅速减少。

对于常人而言,三至五公里的路程堪称消耗热量的理想范围。这个距离能让身体顺利从燃烧糖原转变为利用脂肪供能,既不会刚开始就终止,也不会导致能量耗尽。折算成时间大约需要半小时,无需凌晨两小时起床受苦,上班前稍作安排即可完成,持续进行并不困难。

跑步时需掌握“强度感觉”。若能边行进边与人轻松交谈,表明节奏适宜(大约每公里7至8分钟),心率则维持在最高心率的六成到七成——此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验证的脂肪消耗最优化区间,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的比例可超半数。倘若呼吸急促无法言语,则是在消耗糖原,运动结束后易感极度饥饿并可能摄入过多食物。

为什么增加运动量却适得其反?一旦路程超过五公里,人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肾上腺素急剧上升,虽然感觉极度疲惫,但腹部脂肪却更容易堆积。更糟糕的是,如果跑步时间超过六十分钟并且没有及时补充蛋白质,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肌肉作为能量来源,肌肉量减少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最终会形成喝水也会发胖的体质。

关节更容易受损。跑步时膝盖要承担体重三倍的负荷,持续跑8公里以上,软骨的损耗会超过修复的速度,滑膜炎、半月板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已经指出,勉强继续跑步只会加速膝盖的衰退。

有些人过分相信“单次跑足量”,周末大量跑动十五公里来取代日常锻炼。这种做法毫无益处,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肌肉必须在休息中增强,每天剧烈运动只会导致免疫细胞减少,反而容易引发感冒发烧。每周的总距离最好保持在十五到二十五公里,分三到四次完成,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恢复期。

新手上路和体重较重的需要格外关照,BMI指数超过26的不要立刻开跑,先从两千米快步走起,否则膝盖会受不了,刚开始跑步的人第一周可以尝试跑一千米接着走一千米,等身体适应了再逐步增加运动量,不要一开始就和别人比拼跑步距离。

要想提升脂肪消耗速度,需要掌握“隐藏技巧”。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休息,可以做一些深蹲动作,或者进行平板支撑训练,肌肉量增加后,基础代谢会随之提高,躺着时每天比其他人多消耗五十卡路里。觉得长距离跑步太耗时?可以尝试快速奔跑一分钟,然后慢走一分钟,这种交替跑步方式,十二分钟的运动效果相当于匀速跑五公里,并且能够引发“后燃效应”,运动结束后四十八小时内身体都在持续燃烧脂肪。

最终强调一点:选对方向仅是辅助,选错则完全无用。喝完一杯甜饮,先前消耗的300千卡热量立刻作废,反而增加额外负担。不要总关注体重计上的读数,衣物变宽松、身体感觉更有活力,这些变化比数字更有参考价值。

如果第二天身体感觉非常疲惫,腿部难以活动,心跳长时间无法恢复正常,那么说明运动量过度了。要牢记,跑步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和改善体态,而不是进行自我消耗。选择3到5公里的路程,这样既能帮助你达到减肥效果,又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