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本合并致志愿填报巨变,打靶诀窍你知道吗?

2025-10-13 19:02:41发布    浏览129次    信息编号:214525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一本二本合并致志愿填报巨变,打靶诀窍你知道吗?

6月8日那天下午5点钟,英语考试的下课铃声响起,高考的结束帷幕落下,高考录取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今年我省将一本和二本合并为本科批次进行志愿填报,这导致了志愿填报时长、学校志愿数量以及填报难度的显著改变。合并之后,1100多所本科院校将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迎接所有超过本科分数线的考生的选择。初次选择学校,要从上千所高校中确定十二所,挑战确实不小。招生考试中心提醒,考生及其家人在高考结束后要马上开始考虑学校事宜。

变在哪?

本科二合一

填报时间变化

从2017年开始,我省夏季高考将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批次进行整合。原先的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同时把专科(高职)提前批调整到本科普通批的后面、专科(高职)普通批的前面。夏季高考录取流程仍按五个阶段推进,但各阶段次序及构成发生调整:首要为本科优先段,其次为自主选拔组,再次为普通本科组,接着是高职优先组,最后为高职普通组。本科组别整合后,院校选择配置、填报周期与频次、录取基准线设定等环节均需配合修改。

首先,在高校志愿安排和填报机会方面,一本与二本合并后,同一个录取阶段的学校数目有所增加,合并后的本科普通组计划填报三次志愿,包括初次填报和两次补录机会。初次填报以及第一次补录各允许选择十二所院校,第二次补录则提供十所院校选项,每所院校依旧设有六个专业选择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选项。依据这个志愿配置额度,首次填报能选最多十二所院校,搭配七十二个专业选项,第一次补报同样能选最多十二所院校,搭配七十二个专业选项,第二次补报则最多可选十所院校,搭配六十个专业选项。根据计算,一个学生在本科常规批次最多能够填写34所院校志愿,专业志愿则能达到204个,并且拥有多次进行志愿调整的机会。

今年和去年在填报志愿的时间上完全一样,都是6月28日启动,不过因为本科批次进行了合并,去年的本科第一批次填报志愿是在7月5日,而本科第二批次的首轮志愿填报则是在7月23日进行。

因为本科与专科合并招生,录取的最低标准也会调整。去年六月份二十四号山东省公布了文科和理科的本科和专科的录取标准,今年肯定不会再有本科和专科的区分,会公布一个统一的本科录取标准。一些教育领域的观察家认为,今年我省可能不会只公布一个本科录取标准,也许会公布其他标准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

难在哪?

填报百里挑一

本科批生源激增

高校数目增长,既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挑选机会,也加大了挑选的挑战性。调查人员注意到,这种挑战体现在两个层面。通过检索阳光高考平台,了解到今年山东省本科招生的大学总数达到1145所,涵盖各校区,且已取消本科批次区分,这些高校将向所有达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开放,要求考生在超过千所院校中进行挑选。岛城某本科院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存在本科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对大学进行等级区分的情况,学生可以依据大学所拥有的“985”“211”“省重点”等头衔,来筛选出自己心仪的高校。据记者调查,今年面向山东招生的“211”院校总数达到124所,若包含分校区则更多;“985”院校数量为47所,同样包含分校区。

今年我省文理科本科普通批首次填报志愿能够选择12所高校,在初次选择时,需要从1100多所本科院校中挑选12所,这确实非常不易,堪称“万中选一”,其挑战性不言而喻。此外,同一批次里报考的学生数量也有所增多,这也是今年的一个调整。市招考办高招处处长张树江表示,报考院校的数目和同批次考生规模急剧增长,必定导致选择志愿的复杂程度上升。

公布分数后,考生查询到成绩,一本线就不再起作用了,究竟参照哪个分数来选择大学需要权衡,比如,去年我省理科一本线分数是537分,如果一名考生去年考了538分,超过一本线,他能够填报的一本大学范围就很明确,应该优先考虑那些每年招生名额不多的本科一批院校,同时要重点选择那些录取分数较高的本科二批学校。今年本科批次合并导致,超过本科线的考生人数大幅增长,每位考生的报考意愿存在差异,有的想冲刺名牌大学,有的则倾向于普通院校,在填写志愿时方向不够明确。家长对此表示担忧,询问是否会出现录取名额分配不均的现象。

省招考院指出,今年志愿调整后,不能单纯参照往年某校最低录取排名,考生需结合自身分数,同时参考往年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相关院校最低录取排名,依据个人兴趣和意愿,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院校。参考往年的高校录取排名时,不必过于刻板,由于合并批次后,不同水平的学校被归入同一批次,最低录取排名会随之调整,或者需要重新评估,考生不应死板地套用合并批次之前的录取排名,仅能将其作为参考依据。

重视首次填报志愿

12个志愿理性选择

考生和家长需要留意,尽管今年本科普通批次可以填报三次志愿,并且可选择的学校总数达到34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填报都极具价值。对于首次填报、初次征集和再次征集这三个阶段,考生和家长必须高度关注,尤其要重视在初次填报时选定的那12所院校。今年我省在批次填报方面有项关键调整,针对文理类采用平行志愿的批次,开始实施多次投档的流程。初次投档完成后,倘若高校尚有名额空缺,便启动多次投档程序来补足招生名额。运用多次投递的机制,能显著提升初次填报时被录取的概率,由此可见,初次志愿未被录取后,又错过第一次补录,乃至最终失去第二次补录机会的学生极为罕见,因此,一个考生能够全部填报完34所高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填报今年的本科志愿时,考生不能想当然,每所高校的招生简章都有各自的录取规则和录取要求,必须仔细阅读。市招考办高招处处长张树江表示,今年同一批次申请的学校数量显著提升,考生和家长需要面对的学校选择增多,务必以学校的招生简章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而且必须提前掌握各个学校的招生详情,对学校进行筛选,同时务必要及时了解今年的招生政策调整和录取流程。今年本科普通批首次填报志愿的期限延长为两个整天,然而,对于考生及其家人来说,能够用于筹备的时段相当有限。

省招考院提出补充说明,批次合并之后,填报的大学数量变多,考生应当尽量将所有可填写的大学和专业都填满,以此争取到更高的录取可能性。如果考生只填写了部分大学,那么就有可能失去一次被录取的途径。需要科学地安排各个大学志愿的顺序。考生应当考察目标高校过去的录取数据,包括分数和排名,同时参照自身条件进行精准评估,科学安排志愿顺序,前几个志愿可以尝试冲刺,中间的应注重稳妥,最后的则要确保安全,确保所选择的高校之间存在层次差异,避免集中填报同一水平的高校,以此提升录取机会,同时要关注高校的排列次序。考生填报的大学虽然可以同时比较,但电脑在核对考生选择的学校时,会按照考生填写的顺序一个一个来检查,只有少数符合多次投档条件的考生除外,通常情况下,一旦考生被投档,电脑就不会再检查后面填写的学校,就算考生分数符合后面学校录取的门槛,也不会被再次投档。所以,考生需要关注学校选择的次序,既要确保所申请的学校有适当的层次感,又要把个人倾向最强烈的目标放在首位。

将怎样?

2020年改革继续

根据专业定志愿

自2017年起,我省正式启动了高考制度的全面变革,这一调整针对的是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到了2020年的夏季高考环节,招生录取工作将采用“两个基准、一个参考”的新模式,高等院校在录取新生时,会结合统一高考的分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分数,同时也会参考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以此来选拔优秀人才。为了配合这一新规,我省在高校招生志愿的填报以及录取流程上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春季高考采用依据专业分组提交意向和同时比较多个选择的录取方式;夏季高考研究在非优先批次内,统一进行录取,允许同时提交多个申请,并且按照“具体专业+招生院校”的模式确定意向。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招生采用“大学+学科”的报考与录取机制。大学根据考生填写的大学志愿,先挑选对应层级的大学投放档案,再根据学科名额空缺状况进行调剂录取,导致部分知名大学中实力较弱的学科也能招收优秀学生,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难以表达,学科选择的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调整后,采用“专业方向与高校”相结合的申请方式,申请者能够选择同一所大学里的不同专业方向,也能申请不同大学里的相同专业方向,还可以申请不同大学的不同专业方向,获得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为高校与学生创造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