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传递重要信息
2025-10-07 06:00:43发布 浏览112次 信息编号:21436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传递重要信息
记者 李蕾
日前,上海杉达学院举办了一场高考志愿填报的线下指导活动,这是“知分知位”公布之后唯一一场此类会议,旨在帮助考生解决填报志愿时遇到的难题。
上午九点十五分前后,许多应考者及陪同人员相继由地铁九号线顾唐路站下车,步入上海杉达学院。刚抵达校门口,便有工作人员递给每位前来者一张详尽的场地安排示意图。
据记者了解,此次咨询活动吸引了全国众多高校参与,其中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105所院校的代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专家也亲临现场,与考生和家长直接沟通,一起分析新一届的大学招生信息,帮助考生科学选择专业。
综评面试线会变高吗?
今年,上海市的高考应考者达到六万三千人之多,比上一年多了将近一万名,应考总人数因此增长,成绩优异的学子人数也随之增多。
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年考生高考分数情况统计》,今年580分以上考生达到4096人,较去年的2684人多了1412人;600分以上考生为1250人,比去年的714人多了536人。杨浦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高中阶段选择了政治、历史、地理作为选修课程,未来专业选择倾向于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领域。复旦强基项目已经通过初步审核,接下来等待学校的实际考核通知。这位学生表示,今天到访的主要目的是想咨询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情况,以及专业选择时的具体规则等细节。
《2025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表》表明,今年,综合评价录取的基准分数是505分,超过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总计22797名;已经获得综合评价批次各招生院校的预选资格,并且高考分数达到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的应试者数量为17607名。
根据说明,综合评价的志愿可以选报四个并行的院校专业组选项,投档时会按照1比1点5的比例,从高分往低分进行分配。所以,很多以综合评价为目标的考生和家长都在关注今年各高校的面试资格线有何变动。今年高分学生数量不少,你们学校人文专业的面试资格线是否会调高呢依据去年的综合评价入围标准,我们今年的表现刚好达到门槛,想了解今年大概有多大机会能够获得面试资格,……
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招生摊位上,招生工作人员透露,除了要核对考生的高考分数,还要把考生的成绩排名情况也纳入考量范围之内。然而,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今年成绩优异的申请人数较往年有所上升,综合评估面试的门槛或许会发生显著调整,能否获得面试机会需等到考生填报志愿之后,各大学校才可明确各专业小组的面试录取标准。
专业非常在意综合评价的录取标准,学生也很在意专业间交流的途径。像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人们很关心它的新名字“浦江国际学院”。很多学生想知道,假如进了浦江国际学院,是否还能去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另外,浦江国际学院还有哪些国际合作的课程?
此外,许多家长都带孩子一同前来寻求建议。张先生育有一对孪生女,她们在高中阶段选择了物理和化学作为选考科目,单从分数分布情况来看,难以精确判断。因此,他带着女儿们过来,目的是为了考察各个学校专业的高考录取排名变动,以便能够全面掌握信息,做到心中有底。张先生由于职业原因补充道,今年,新成立的学院和专业数量显著增加,部分新专业仅从名称上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与此同时,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专业,人们则渴望深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转专业自由度如何?
新闻报道中描述,许多应考者正拿着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学专业选择参考手册》,手册内用多种色彩标记了他们心仪的顶尖院校以及学科领域。
去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之后,多数理工农医类大学专业都规定了需要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考生和家长根据分数排名、各批次招生名额等条件,来确定填报志愿的顺序和选择。
何同学高中时选了物理和化学,理论上,他可以报读很多专业。然而,何同学和他家人心里很不安。何爸爸告诉媒体,他们很担心,万一孩子被分到大学某个专业大类,却没得到心仪的专业,该怎么办?这种疑虑的考生数量不少。
现在高校录取时,通常先将性质相近但并非同一类的学科归入一个组别,按照学生的分数和选择,首先判断能否进入该组,然后再决定组内具体选择哪个学科。例如,有些大学把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以及口腔医学分到同一个组里。那个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是物理和化学,他最希望学的领域是计算机相关的学科。何先生对记者说,假如最终选择了口腔医学这个学科,他们希望了解转换专业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又有哪些限制。
一些同样关注“转专业自由度”的学生,期望在充分认识专业之后,可以顺利挑选出符合个人爱好与特性的专业方向,并且能够如愿以偿。
自去年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实施了无需资格的转专业政策,这项政策允许学生轻易离开原专业,不过各校在具体执行上存在差异,并制定了各自的规范。某些大学需要参照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业平均成绩来提交申请材料,接收院系会依据申请者的数量来做出录取决定;另一些大学不设定学业成绩、班级排名以及不及格科目的门槛,不过会对学生转专业的次数划定上限。
专业分组选择标准,也是考生及其家人高度关注的事项。当前,众多大学实施分组招生办法,第一学年普遍实施通识性学习,到第二学年才进行专业选择,不过各校各系的具体规定存在差异。本系的专业选择依据学生的意愿程度、学业水平进行综合判断。上海大学展位上,一位工作人员说明,首先,会将高考分数、大学一年级学业表现以及该学年的综合测评结果进行整合,得出一个综合分数,然后,依据学生所填报的三个专业志愿,实施专业分配。
实习和深造机会怎样?
“想了解,你们学院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如何?”“想知晓,住处安排是几个学生住一间?”“想打听,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的比例有多大?”在各个大学设置的摊位前,家长们和学生们纷纷询问着各自在意的事项。
上大附中的蔡同学目标清晰,他高中选择物理和化学,非常希望了解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安排,旁边的王同学表示自己未来会继续攻读研究生,因此除了专业本身,也关注未来深造的途径,建平中学的陈同学在复旦大学展台前,仔细咨询了综评的入选比例和面试流程等细节他接着仔细查看了大学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科安排,陈同学向笔者表示,自己更倾向于工程类学科,打算优先报考复旦大学。
金同学的父母同样是“物化双选”的参与者,他们透露说,孩子的求学地点并不只盯着上海,将来若是有实习的良机,北京、广州这些大都市他们也会接受。招生现场,上海杉达学院的张一帆主任,担任招生办副主任一职,他提到今年上海杉达学院在上海的招生名额,大体上和往年差不多,不过各个专业的具体招生数,却有了比较显著的调整。"物化双选"组增长最为显著,招生名额为429个,较前一年增加了77个,增幅高达22%。"上海杉达学院"去年成功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设了金融、电子信息、护理这三个新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相应的本科相关学科也都是社会需求较高的专业,引起了家长和考生的广泛关注。
今年,香港部分高校及中外合作项目备受瞩目,热度较往年显著上升。在港科大(广州)、港中文(深圳)以及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展位,众多考生和家长驻足了解情况。华师大二附中松江校区的李同學,高中時選擇了政治、歷史和生物作為學科,今年高考取得了587分的成績,她表示:上午已經接觸了十多所大學,其中有半數是位於外地的院校,她希望能到外地去擴展視野,她的父母也相當贊同。她對經濟管理以及社會科學領域感興趣。
该校招生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该校设立的本科学科包含人工智能学科、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学科、智能制造工程学科等,录取时物理化学两门科目择优录取,分为直博项目与本科直博衔接项目;入学后大一、大二阶段修读通识课程,进入专业学习后可选择任何学科;经过数年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标准的粤语口语。顾同学的家长听完介绍后感到十分满意,记录了自己的联系信息。她告诉对方,他们将来必定会继续深造,假如能够进入该校,那么硕士学习就会有保障;此外,他们还能凭借这所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申请海外高校的研究生。
填报志愿采用什么策略?
活动现场,上海教育考试院前高招部门负责人,以及一些长期分管高招事务的区考试中心专家,无偿给予“一对一”式的志愿填报指导,内容具有针对性。
咨询室里,专家直截了当地询问考生的考试得分情况。具体到分数,包括今年的高考总分,是选择了文科还是理科,是否同时选择了物理和化学,以及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科目的具体分数。一连串的深刻发问之后,学子表达了自己的疑难:他非常渴望报考外地的大学,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所211性质的学府,对未来找工作有帮助,可按照他的成绩,能够填报的招生组又不是他特别倾向的;家人不希望他离开家太远,又希望他能把继续深造的机会也纳入考量。
专家在现场细致讲解,强调不必过分看重名校对职业前景的助益,应当依据个人志趣与能力,进行长远权衡。他进一步说明,若能考入比高考成绩高十分的院校及专业,可将其作为冲刺选项;倘若分数低十分,则应将其当作稳妥选择。这种做法有助于确保本科阶段主要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每所院校能够填报四个志愿,这四个志愿应当将个人钟爱的专业放在首位,不能随意进行填报。
那些擅长指导填报志愿的专家们,会专门为考生讲解高校分布和志愿安排等事项。前来咨询的,多数是面临困惑的考生。有些人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难以决断,不确定是应该选择名校的非优势学科,还是优先考虑专业实力强的学校。另有一些考生成绩不太突出,但又只想学某个特定领域,他们来咨询时担心如果没能被录取,还能不能有机会进入心仪的本科专业就读。
家长和学生一同前来咨询,效果更精准。专家透露,假如仅家长参与,难以掌握孩子的真实意愿,后续指导或许会碰到阻碍。而且,专家将依照“冲、稳、保”的原则,协助填报志愿。中午休息期间,记者目睹专家去取水,仍被热心的家长拦住,继续接受咨询。
现场还设有高校集中说明会,各大学校借此机会阐释招生章程,协助考生详尽了解目标院校及专业,明晰未来学习条件与职业发展机遇;同时,公益性质的讲座亦会传授志愿选择方法,细致回应考生在填报过程中的各类困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