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你了解多少?
2025-09-01 04:00:43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213524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2017年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你了解多少?
高考志愿选择对每位应考者极为重要,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在透彻掌握政策之后,再依据个人能力和期望,审慎地选择填报的学校。北京市2017年高考志愿的配置与往年有所不同:将本科二、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该批次允许填报十所平行的大学。
旨在让考生充分掌握相关法规,科学选择报考院校,现就2017年北京市高考志愿填报的若干规定进行说明。
志愿设置
(一)本科志愿
高等院校在本科招生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录取工作将按照这个顺序逐步进行。
提前批次招生分为A、B、C三个环节,录取过程依次展开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安排了两个先后顺序的志愿,每个志愿只能选择一所学校。艺术类院校或专业、体育类院校或专业、军事类院校、武警部队院校以及公安类院校或专业等,通常在A环节进行录取工作。“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一般安排在B环节进行。“农村专项计划”则安排在C环节执行。
本科一、二批采用平行志愿方式,本科第一批次能够选择六所平行志愿的大学,而本科第二批次则能够选择十所平行志愿的大学。
每所目标大学预备安排六个意向学科,申请者登记时需标明能否接受学校内部学科调整分配。(本科提前批B组不提供“能否接受学校内部学科调整分配”的选项)
高校自主选拔、艺术团和运动队招生均设为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录取安排在提前批次之后、本科一批之前进行。获得资格的考生,必须将认定的高校填入该志愿,才能获得特殊招生政策待遇。
(二)专科志愿
专科提前批次有两个志愿顺序,分别是第一和第二顺序,每个顺序只能填报一所高校;每所高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志愿。专科普通批次采用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填报二十所高校,每所高校填报一个专业志愿。
(三)征集志愿
在高校招生环节,每批录取结束后,北京教育考试院会依据各高校招生计划的完成状况,组织进行下一阶段的志愿填报工作。历年操作中,本科提前段和本科第一段仅实施网络版考生志愿征集,而本科第二段则同时开展网络版志愿征集和分数线下调志愿填报。分数线下调志愿指的是那些分数略低于规定标准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有机会在当前批次里重新填报征集志愿。
本科提前批A段,B、C两段不设置征集志愿,专科提前批征集志愿设有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可以填报一所高校;本科一、二批征集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方式,本科一批可以填报五所平行志愿高校,本科二批可以填报六所平行志愿高校。以上每个志愿高校可以填报六个志愿专业。专科常规批次补录采用平行方式,提供十所院校选择,每所院校仅能填报一个专业意向。申请本科各级别补录时,需要明确表明是否愿意接受学校内部专业调整安排。
志愿填报时间
2017年北京市的高考填报志愿安排在高考分数揭晓之后展开。整个填报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步骤:首先进行本科院校的志愿登记,登记的起始时间是6月25日早上8点,截止到6月29日晚上8点。接着进行专科院校的志愿登记,登记的起始时间是7月25日早上8点,截止到7月26日晚上8点。
各批次征集志愿的填报和录取工作,需在下一批次录取启动之前完成。征集志愿的填报时段十分短暂,通常持续十二个小时,多数情况下是从早上八点持续到晚上八点。每当征集志愿正式开始之际,北京教育考试院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详细的招生专业目录。因此,特别提示各位考生,在整个录取阶段,务必密切留意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所发布的相关资讯。
投档规则
录取时先处理本科再处理专科,按照批次顺序进行。提前批的本科和专科都采用依次选择的方式,而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普通专科则采用同时选择多个的方式。
(一)顺序志愿投档
顺序志愿录取遵循“先按意愿再依分数”的规则。当前批次所有高校的第一意愿录取完成后,才会处理第二意愿的投档,第一与第二意愿在录取时段上互不干扰。北京市高考录取中,采用顺序投档方式的有本科提前批的A、B、C三个阶段投档,以及专科提前批投档。
投档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系统会依据考生所报的第一所院校,把所有考生划分成若干组别,填报相同目标院校的学生归入一个组别,然后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排序,由高到低排列,接着,在投档环节,会依照高校事先设定的比例,通常不会超过百分之百二十,把那些条件达标且排名位于该比例对应位置的考生的电子档案,递交给高校进行审核。比如,某高校的招生名额是100个,投档系数定为120,当处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时,系统会把所有排在前120名内的考生分配给这所大学。倘若最后一名出现并列分数,那么所有分数相同的考生都会被投递到该校。
所有大学的优先录取批次全部结束后,才会启动后续批次的投档工作。只有那些在首选批次未能招满名额的学校,才会参与下一批次的录取过程,这个操作环节与初次录取时基本相同。在正式投档之前,会将所有填报了同一所学校但未被录取的后续批次考生,归入同一个等待序列,并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规则进行排序,然后依照尚缺的招生指标数量完成投档。倘若后续批次录取结束后,仍然有学校的招生计划未达成,那么将启动补录志愿的流程。
通过审视这个批次志愿的投递机制可以发现,这种填报方式里头第一个选择极关紧要,学子一旦把第一选择填得太冒进没能被接纳,等轮到第二选择时,常常原先的备选学校已经招满了学生,或者备选学校的录取门槛突然提高了,能留给这位考生的备选名额就变得极为有限了。在选定这类志愿时,考生务必要参照自身的考试分数,同时考虑好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审慎地决定第一个志愿,切勿盲目地好高骛远。
(二)平行志愿投档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遵循的是分数优先并依照志愿顺序的规则。北京市的高等教育招生,在本科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志愿,以及专科普通批次志愿,包括征集志愿环节,都运用平行志愿的投档方法。
平行志愿的投档步骤是这样的:投档开始前,会将同一类别里分数达到线的、还没被录取的考生,按照总分从高到低的方式排个队,大家都在一个队伍里,排名靠前的考生会先被投档。单个考生的投档流程是:看他填写的平行志愿顺序,也就是先看A学校再看B学校最后看C学校,然后去查这些学校里有没有符合他条件的招生名额。先查询该生首选的高校招生名额是否已用完,如果首选高校名额已满,则接着查询次选高校,如果次选高校名额有空余,就将其档案投递过去,该生录取流程到此完成,否则再继续查询三选、四选、五选等,倘若这位学生所有的平行选择都未被录取,就属于投档未果的学生,其处理流程到此结束。随后,系统将自动处理队列中下一位考生的录取事宜。
投档时,若总分相同,则依据单科成绩高低排序,单科排名依次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以某高校录取规则为例,当报考该校考生总分数一样且人数超出招生名额时,首先看语文分数,分数高者优先录取;如果语文分数也相同,再按文理科分别比较数学,接着看外语成绩,最后对比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分数,再作录取决定。专科组的录取顺序是语文、数学(分文理科)、外语。如果所有单科分数都一样,这些考生将一起被投档。
考生要留意,平行志愿只投档一次,一旦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出,该志愿下其他院校的志愿就不再检索了。该考生若被某院校录取,因为他填报的都是该校的强势专业,分数虽达到了该校的投档标准,却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倘若他不接受专业调整,那么院校只能将其退回,在这种情况下,本轮次的平行志愿投档已经终止,该生只能考虑征集志愿或等待下一轮的投档机会。所以,为了降低被学校拒绝的可能性,考生最好同意学校内部专业的调整安排。倘若对专业类别有所限定,那么在挑选学校申请时,不宜设定过高的期望。
填报平行志愿时,需要考虑设置志愿层级,这样可以提升录取几率。选择志愿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学业表现和健康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定。要避免志愿填报中的两种极端心态,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保守,以免事后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
院校分配专业原则
高招投档时,只将考生档案投递至院校,而非具体专业,北京专科普通批除外,录取结果及专业分配,需院校依据提前公布的分配原则,在考生进档后进行确定。学校关于专业录取的规则通常会在当年的招生简章中说明,根据各高校公布的专业录取方式,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先分数后专业,先专业后分数,以及专业之间分数有差异的方式。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明确这三种专业录取的不同方法。
(一)分数优先原则
优先考虑分数的规则也称作“分数先定”规则,这种规则与高校的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方式类似。按照这个规则,首先会将所有进入本校的申请者,依据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然后依照这个次序,逐一安排申请者的专业选择,显然排在前列的申请者会优先得到处理。在专业分配方面,针对具体一位考生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按照他填报的志愿顺序逐一查找符合条件的专业志愿,首先查看他的首选专业是否还有名额,假如首选专业名额充足,就安排他进入该专业,这样这位考生的处理就完成了;倘若首选专业名额已满,就接着查找他的次选专业。如果次选专业也有空额,就安排他进入这个专业。该考生已完成处理,否则将检索第三专业,依次类推,直至第六专业。倘若六个专业志愿均无空额,该生将进入调剂流程,或进入不服从调剂而退档的流程。
分数排序规则,首先满足分数高的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够确保分数达标的学生能选到心仪的专业,但对于分数较低的学生来说,专业选择满足程度不高。建议学生填报专业时,要设置合理的梯度,既要有选择顶尖专业的目标,也要有保底的选择。
(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
优先考虑专业填报的规则又被称为“专业优先录取”的规则,这种规则与高校按照院校志愿进行投档的方式类似。首先处理第一专业志愿,将进入本校的考生,依据他们的首选专业分配到不同的专业组别,选择相同专业的第一志愿考生在同一个组别,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接着按照各专业的招生名额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倘若某个人的首选专业因分数不达标,便要暂时等待,为第二专业名额的分配做准备。待所有考生的首选专业录取流程走完,才会启动第二专业名额的分配。依此类推,直到第六个专业名额分配完毕。
专业志愿排序办法中能体现考生填报专业顺序的关键性,首位专业志愿的优先程度最高,往后排列的优先级别依次减小。某个专业在录取时会首先考虑填报该专业为第一志愿的考生。只有当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未达招生计划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及以下志愿的填报情况。因此,考生填报时需考虑个人情况,重视个人专业倾向,将最期望、最匹配的专业列在首选志愿位置。倘若专业志愿排序失当,即便分数很高,也可能无法进入所期望的专业。
(三)专业级差原则
等级差异规则又称为“分数差异”规则,依据分数优先规则,为体现考生专业选择顺序,会在不同专业志愿间设定一定的分数门槛,各高校规定的门槛数值并不一致,通常在专业选择中设置1至5分的差距,也有仅对前几个专业志愿设置门槛,后续志愿则无分数要求。录取过程遵循等级差异规则,本校所有进档考生先按总成绩高低排序,再依次录取,优先满足首选专业志愿;若首选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则将分数降一级差,再按次选专业志愿排序录取;若次选专业志愿仍不能满足,则继续降一级差,转至第三专业志愿排序录取;按照此方式依次处理,直至第六专业志愿;若第六专业志愿也无法满足,则该生将进入调剂环节,或选择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
专业录取的优先规则,是按照分数高低来执行的,同时会尽量依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安排。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对各个志愿的顺序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那些分数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的考生,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志愿顺序,那么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机会就会显著增加。而对于分数较高的考生,如果志愿填报的次序存在问题,那么原本较高的分数可能会被逐步降低,最终可能导致无法进入心仪的专业。
需要全面掌握前面提到的三种院校专业分配方式。填报志愿前,必须认真研读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部门公布的招生专业清单以及各招生院校发布的招生规定,明确目标院校的录取依据和具体要求。部分高校个别学科对单科分数设定了底线标准;在录取批次安排方面,有的学校依据实际考分进行排名,有的则参照计入政策性加分后的总分来排序。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依据《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京招考委〔2017〕5号)的相关条款,来自边疆地带、山区区域、牧区地方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考生,若在高中教育时期转学到本市,其高考总分将加添5分,此分数将作为高校审核档案的参考,高校依据此信息判定是否予以录取。
“双培计划”与“外培计划”按区域分配名额,同所大学内不同区域、类别、专业的这些计划不允许互相调整。“农村专项计划”仅招收户籍和学籍均位于城市新区和生态涵养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的农业户口学生"双培计划"招生时,参照本科一批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则按照各自类别的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执行,"外培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也遵循同样的标准。
因升学因素转入本市中等专业学校集体户口的考生,艺术生仅能申请全国统一招生的艺术类项目,体育生仅能参与运动训练、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选拔测试,不参与全市统一志愿填报过程。
进城务工人员带子女进城就读的学生,只能填报统一考试的专科类别,或者高等职业学校的单独考试和单独招生,这些是他们的志愿选择。
那些已经获得保送资格录取、高职自主招生资格录取、运动训练专业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特殊渠道招生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与全市范围内的统一志愿填报过程。
(六)考生必须依照《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在填报前需详尽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明确招生院校的详细条件,同时依据个人的相关学业水平、健康状况进行慎重思考。选择艺术类院校专业需具备艺术类考试通过资格,填报统考专科需核实个人会考分数达标情况,申请军事院校、公安院校、武警部队院校等提前批次本科专业,必须准时完成面试和体检等流程。报考外语类、经贸类等专业的学生,应查阅招生目录,明确这些专业对外语口语能力的规定。报考体育类科目的考生,务必核实这些科目对体育考试等级的必要条件等。
考生进入志愿选择平台的密钥,与高考登记时用于登录登记平台的密钥相同。考生能够在平台开放的不同时段更改密钥。倘若考生遗失密钥,请依照页面指引找回密钥,或者带着个人身份证件前往所属登记点请求重新设定密钥。
考生务必赶在志愿填报期限结束前递交资料,过期不再受理补报事宜。考生所填志愿将作为录取工作的关键参考,一旦志愿填报时限宣告终止,任何人均无权进行修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