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山县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战略

2024-10-22 21:01:49发布    浏览221次    信息编号:174402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安徽省霍山县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战略

摘要:茶产业是霍山县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提出了规划引导、培育经营主体、培育人才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发展建议,以提高“十四五”期间霍山县茶产业质量和效益提升为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茶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发展适合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内比较优势产业、农业农村带动能力强”。面积大、就业容量大,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茶产业是农业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安徽省是茶叶大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做好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当地茶产业传统和区位优势,有效地解决约束条件。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提高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021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振兴的意见》,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农民致富的“钱袋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1]。受疫情、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霍山茶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十四五”期间,要立足霍山茶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霍山产业优势,促进提质增效。茶产业的。

一、霍山茶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建议》指出:“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担负着支撑茶区经济的重任”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重要任务。”从经典表述中可以看出,茶产业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产业繁荣的主导产业[2]。 “一叶成业、富民”给《千里茶道》、《茶酒论》、《茶之谊》等“茶叙外交”指明了发展方向的“中国茶”。

1、历史悠久

霍山县是全国茶叶百强县之一,是安徽省茶叶主产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中记载,霍山黄芽之名起源于西汉。唐宋时期,霍山茶叶产量十分丰富。宋代以后,历代都有关于霍山茶的文字记载。有丰富的信息可供利用。从唐代到清代,历代霍山黄芽都被列为贡茶。

2、区位优势突出

霍山县位于北纬31°。大别山北麓被誉为“金山药岭名茶乡、竹海桑园水电小镇”。是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四批“绿水县”。青山是生态优势突出的实践创新基地。

3、茶叶产量大

霍山县所辖16个乡镇、村庄均为茶叶产区。全县茶园面积20.64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500多家。 2021年,茶叶产量10910吨,初级产值10.28亿元。还涉及一、二、三产业,是霍山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4、品质优良

霍山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土壤肥沃,茶林茂盛。被中国茶产业联盟授予“2021年度地域特色茶美乡”。霍山黄芽多产于海拔400~800m的枝条和山肩。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宜茶树生长,造就了霍山茶优良品种。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茶多酚,香叶醇含量比一般名茶高5倍,品质优良。

5、品牌优势逐步凸显

目前已初步形成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炒绿茶三大主导产品和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两个区域公共品牌。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是中国驰名商标,被列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护产品。

二、霍山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一)缺乏科学规划

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区。大多由农民家庭种植经营。种植地块零星分布。大型茶园很少。种植密度和方向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二)粗放式管理

由于补种成本高、见效慢,茶农对老茶园改造比较顾虑,而开新茶园的意愿不大,导致茶树老化。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种植者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管理,大户和龙头企业也不愿意租赁,使得茶园管理混乱。此外,部分茶农不合理使用化肥、除草剂,茶叶品质存在安全风险[3]。

(三)采摘加工水平不高

生产中,茶叶采摘技术水平不高,高标准机械化采摘率低,规模化加工与作坊式生产并存。一些小老加工厂洁净度水平低,机械设备陈旧,生产加工工艺不规范,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提质增效困难。

2、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力度不够

地方茶品种主要有群体品种、树茶枣、金鸡品种。树茶早是10年前广泛推广的品种,目前主要推广金鸡品种[4]。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茶叶加工企业普遍认为,金鸡种、群种比较适合制作霍山黄芽、黄小茶、黄大茶。树茶枣长势好、出芽早、产量高,受到加工规模较小的茶农的青睐。导致霍山黄芽颜色杂乱,品质不纯。

由于缺乏对基地、采摘、加工全过程的监管,不少产品不顾来源和品质,使用霍山黄芽、黄大茶的公共品牌,不利于品牌建设。同时,包装管理无序,产品多、杂、乱问题严重,缺乏专业设计。与安吉白茶、太平猴魁等其他品牌茶叶的包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3、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霍山黄芽的营销主要针对国内六安、合肥市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主要以专卖店、加盟店、超市、电商为主。该公司还经营批发和零售业务,散茶随处可见。黄达茶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山东、山西等地。他们只提供包装简陋的毛茶产品,市场几乎被销售区域的经销商所控制。霍山炒绿茶自营出口刚刚起步,出口量较小。受疫情影响,霍山茶业销售渠道收窄,产销链条受到影响[5]。

霍山黄芽、霍山黄达茶是霍山县主要茶叶产品的公共品牌,但品牌建设和管理较差,品牌功能和效益不明显。霍山黄茶在销售区域几乎没有品牌使用和推广;霍山炒绿茶品质优良,但缺乏自主品牌。目前,总体来说,市场销售范围狭窄,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对霍山茶品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宣传不够,新媒体推广力度不够。

四、茶企业创新与融合发展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弱,龙头企业引领力不强,精深加工和科研投入不足,产业链短,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现有龙头茶企业独立经营,与茶农利益联系不紧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与其他典型地区茶产业发展相比,霍山茶产业在品牌建设、企业长期扶持、渠道拓展、效率提升等方面存在不足[6]。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的优势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调发展理念缺乏落实。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未能形成种植、加工、旅游、文化、服务一体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产业带动能力明显不强[7]。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霍山县是安徽省茶叶主产区之一。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需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区域优势,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一叶”到“一业”的转变。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规划指导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领和推动作用

我们将根据霍山茶产业当前发展现状,统筹谋划,科学制定产业发展“十四五”乃至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霍山县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突出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持续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推进茶产业强链工程。

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生态、地域特色等优势,引导和优化各类茶产品生产结构比例。培育领先核心领域,在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引导茶农、种植大户改造低产茶园,加快良种选育,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强化源头管理。规范种植采摘标准,统一包装,强化市场秩序和质量监管,提高发展质量和带动效应[8]。

(二)发展订单农业

建设质量和产量相对稳定的茶叶生产基地,兼顾企业和茶农利益,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作用,解决物流不畅、销售困难、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开辟产供销绿色通道,保障服务,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培育经营主体

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带动能力,是“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承接项目、带动农民的重要载体,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动茶产业发展,要以提升产业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茶大户、家庭农场、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建设、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产业综合体。

霍山县大花坪镇采取政府主导、农办主导、企业融资、农民参与的方式,果断引入BOT市场发展模式,利用民间资金承接部分基础设施项目,结合当地实际,科学流转土地。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和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激活和带动农业建设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统筹安排,整合专项资金投入,为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提供支持。

鼓励霍山黄茶集团、汉唐清茗等龙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9]。目前已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黄茶产品,降血糖功效显着,大大提升了霍山黄茶的品牌价值。当前仍需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保健功能明确的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茶产业综合效益。

3、培养人才队伍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要聚焦“一县一业”高端产业人才,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茶产业一端连接着数千万茶农,另一端连接着数亿消费者。鼓励茶农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接受技能培训,掌握先进的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规范管理方法,了解生产工艺知识,明确发展思路。 。鼓励茶农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高质量意味着高效率、高收入[10],从源头把关,落实生态有机标准,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

引导茶农增强合作意识,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团队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会同茶协等,联合举办茶专班培训,选派骨干人才到安徽农业大学学习茶学,培养、培养、选拔、造就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4、提升品牌影响力

霍山黄芽是霍山茶的主导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主导地位需要凸显。提升霍山黄芽的品牌影响力,黄茶集团可以牵头,统一霍山黄茶的品牌、宣传、营销,打造霍山黄茶特色品牌,用好“母+子”品牌,聚焦霍山黄茶品牌。论霍山黄芽和霍山黄茶。两大优势品牌。

丰富销售方式,拓展营销方式,对受众群体进行分类,分别确定主攻方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增加线上销售,稳定线下销售渠道,发挥线上线下结合的优势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丰富销售渠道。

举办“黄芽茶文化节”等商贸洽谈会,弘扬茶文化,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公务接待、团体旅游等机会,从历史沿革、现实效果中提取精华,弘扬茶文化。弘扬霍山黄芽文化内涵,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4. 结论

以乡村振兴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地制宜,将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茶+产业”, “茶+旅游”、“茶+养生”等产业融合,实现霍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