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有啥好处与坏处?习惯午睡的潜江人速来看看
2025-07-31 18:01:46发布 浏览31次 信息编号:212771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午睡有啥好处与坏处?习惯午睡的潜江人速来看看
关于到底要不要睡午觉,一直以来都分为两派
要睡派
“眯10分钟都好,毕竟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忙了一上午,中午要睡会儿,休息一下”
“即使睡不着,躺下玩会儿手机也很舒服”
不睡派
“睡短了有起床气,睡久了头昏,起来还得缓半小时”
“尤其趴到办公桌上睡,还要流口水……”
“据说,不怎么睡午觉的人智商都要高些!”
实际上,午休对于身体而言至关重要,并且它带来了众多益处。
睡午觉
人的本能需求
其实并非只有晚上睡觉才是刚需,睡午觉一样是人的本能需求!
在1986年的一项名为“人类睡眠与觉醒节律实验”的研究中,已明确指出,人类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最多只能维持大约4小时,随后便会感到困倦。一天之中,人们最易感到疲倦的时段分别是凌晨1点至4点以及下午1点至4点。
在这两个时间段里,人体在生物钟的调控下,生理清醒度达到低谷,必须借助睡眠来确保体力和精神的恢复。不过,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午休的时间较短,而夜间睡眠则相对较长。
睡午觉
有很多好处
1、消除困乏 让记性更好
即便在午休时仅休息短短10分钟,其驱散疲惫的效用也远胜于晚间多睡两小时。
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等专家在《》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日间短暂休息与夜间睡眠具有相似效果,均有助于增强对依赖睡眠的记忆。
因此,午休不仅能提升你的记忆力,而且它还能促使零散的记忆转变为网络化的记忆结构;同时,在睡眠期间,它还能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2、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
自然,即便不经过证据的探究,大众也能直观感受到:在午后小憩片刻,不仅能提升情绪,还能减轻身体的紧张感,尤其是它缓解压力的效果,简直堪比一整夜八小时的深度睡眠!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愉悦许多。
3、提高免疫力
关于午睡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观点,目前尚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然而,对于免疫力正处于低落状态的患者,诸如感冒、肺炎、腹泻以及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他们往往感到极度疲劳。对于这些免疫力下降的群体来说,白天进行短暂休息是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4、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
该研究覆盖了欧洲地区超过两万人,结果显示,午睡与冠心病死亡率的下降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尤其是在职场人士,尤其是男性群体中,这一关联尤为显著。
西班牙的一项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每日进行30分钟的午休,有助于人体激素分泌趋于稳定,同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可降低30%。此外,午睡还能有效降低血压。
睡午觉
记住这4点千万不要做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何经过一整个下午的睡眠,醒来后却感到头昏脑胀,情绪也变得低落?这或许是因为你的午休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休息方式!
正确睡午觉,一定要记住这“四不要”!
01.不要直接趴着睡
午休时,尽量避免直接伏案入睡,因为长期保持这种睡姿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压迫神经 影响大脑反应速度
神经科、骨科及康复科的专家们特别指出,头部和颈部的姿势对颈椎、局部肌肉以及脑部血液供应具有显著影响。若将身体趴在桌子上入睡,睡眠过程中,多个关节和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神经受到压迫,长期如此,手臂和脸部将承受持续的压力,这不仅会干扰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还可能导致两臂、脸部出现麻木或酸痛感。若疏于留意,时间流逝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出现麻痹症状,或是面部形态发生改变,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植物神经系统的失调,进而影响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
视力受损
平躺入睡时,眼球容易承受压力,持续如此可能导致眼内压力上升,出现暂时性视力不清,进而损害视力。长期以往,眼球可能会膨胀,眼轴可能变长,从而引发高度近视。此外,这种情况还可能提高青光眼的发病率。尤其是对于已有轻度近视、近视或佩戴隐形眼镜的学生来说,这种危害更为显著。
诱发胃炎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采取俯卧姿势入睡可能与胃炎的发生存在关联。这是因为,人们在午餐后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排空胃中的食物。若在午餐后立即趴在桌上休息,胃部会受到压迫,从而加重了胃蠕动的负担,这可能导致胃部出现胀气现象,并降低其消化食物的效率,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
诱发牙周病
侧睡时对牙齿施加的横向压力不仅会损害牙齿的结构和干扰其正常活动,而且可能引发牙周疾病,甚至导致牙齿松动。据1999年日本颌咬合学会杂志报道,东京医科大学牙科学院综合诊断系进行的一项关于睡眠姿势与牙齿缺失数量的研究显示,习惯侧睡者的牙齿脱落比例明显大于仰睡者。
建议
午休时,尽管如此,仍以平躺为佳;若条件不允许,可倚靠椅背入眠,同时使用U形枕垫在颈部,腿部可置于椅面之上,这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若情势所迫,不得不采取卧姿入睡,需取一柔软且具有一定支撑度的物品置于手臂下方,头部侧卧于枕上,确保眼睛不受压迫,全身肌肉尽量放松,并将双手置于一个感到舒适的姿态。如此可减轻对神经系统、视力、胃部、牙齿等方面的压迫。
02.不要睡太久
睡午觉的时间非常重要,不能睡太久。
人的睡眠过程大致可分为“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会周期性地相互转换,通常一个完整的周期大约需要1到1.5小时。因此,睡眠时长在1到1.5小时之间的人,通常不会感到头晕或困倦。
然而,在工作日里,休息时间并不会那么充裕,那么,是否意味着只要休息时间不超过某个限度,便不算过长呢?事实并非如此!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入睡眠超过30分钟之后,会从浅睡眠过渡到深睡眠阶段;此时若中断睡眠,往往会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更加疲惫。这是因为此时大脑皮层的抑制尚未解除,毛细血管的关闭状态尚未改变,导致大脑出现了暂时的供血不足现象。
在30至60分钟这一时间范围内,人体将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若在此期间被叫醒,接下来的半小时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慢波睡眠未能完成其正常的睡眠周期,从而可能导致“睡眠惯性”现象的出现。在这段时间醒来的人会感到头脑昏沉,方向感模糊,同时还会出现身体乏力、越睡越累的情况。
另外,有研究者对白天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白天睡眠时间越长,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相应增加。
建议
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20分钟以内,于进入深度睡眠前醒来,如此能迅速补充体力,增强警觉性,迅速且高效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这种短暂的休息方式也被称为“快速充电”的午睡。
03.不要睡太晚
周末时,这种现象尤为常见,中午时分精力充沛,然而下午四点过后却异常疲倦,结果一觉睡到黄昏。如此一来,生物钟便会被打乱,午睡时间延后,起床时间也随之推迟,夜间入睡的时间自然也相应延后。这最终导致次日白天精神状态不佳。
建议
午睡的最佳时段应选在早晨醒来后的6至8小时之间,亦或是睡前8小时之前,如此安排既可以减轻白天的劳累,又能在短暂的小憩之后,确保夜间睡眠不受干扰。
04.不要吃了就睡
有些人为了能多休息一会儿,常常在吃完午饭后立刻入睡,这种行为极其不科学,也不利于健康。
进食之后确实会感到疲倦,这是因为食物进入体内后,肠胃开始加速蠕动,血液流向胃肠道,并集中在消化区域,导致流向大脑和四肢的血液相对减少。这种血液分配的改变使得大脑和肢体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同时,乳酸等代谢废物也无法迅速排出体外,从而引发了困倦感。
但一吃完饭就睡,危害非常大:
消化系统方面,可能引发消化不适,促使胃炎发作,还可能造成食物逆流,进而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脑部可能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人们在醒来后感到头部沉重、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全身酸楚。
饭后立即入睡,会导致皮下毛细血管膨胀,血液流速上升,血液涌向消化系统及大脑,争夺血液资源,从而可能引发脑梗塞的风险。
建议
午饭后20分钟到半小时后再睡午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