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20分钟效果最佳?这4个习惯竟然反而伤身
2025-07-31 14:01:44发布 浏览34次 信息编号:21276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午睡20分钟效果最佳?这4个习惯竟然反而伤身
午睡推荐时长是20分钟左右
不宜超过30分钟
夏季午睡睡对了
[]
养心事半功倍
[]
延缓大脑衰老
但睡错了可能越睡越累
还会伤害身体
01
午睡的5个好处
养心事半功倍:
中医理论中,夏季与心脏相联系,这个时期心阳充沛、新陈代谢加速,并且由于出汗频繁、损耗元气与阴液,心脏承受的压力较大。因此,在夏季注重养心显得尤为关键。
睡好“子午觉”,心脏最受益!
子夜时分(23:00至01:00),正是胆经旺盛之际,同时心经的气血也开始变得活跃,此时进入梦乡有助于心脏进行自我修复。
午后的11点到下午1点,心经正值旺盛时期,此时心脏最为敏感,若能小憩20至30分钟,不仅能为心脏补充能量,还能有效缓解疲劳,同时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补充睡眠、消暑解热:
炎炎夏日对人们的睡眠时长与品质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夜晚入睡时间推迟,清晨醒来的时间提前,因此不得不依靠午休来弥补睡眠不足。
中暑现象多见于正午时分,此时午休有助于身体得到休息与放松,从而减轻不适感。
保护大脑、大脑衰老可能更慢:
中医学中,心脏主管精神意识,精神意识涵盖了思维、情感和记忆等方面。因此,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心”的作用涵盖了大脑的一些功能。午休不仅有助于养护心脏,还能对大脑进行滋养,使大脑保持清醒。
午后小憩是大脑恢复活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在睡眠期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得到了保护与休憩,而且身体的各个部位也都实现了全面的休息,肌肉得以放松,因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也随之逐步得到恢复。
在2024年11月21日,《科学》期刊发布的研究表明,进行一次时长为30分钟的短暂休息(即浅度睡眠)可以显著增强认知能力,并使大脑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而午休往往正是这种浅度睡眠的典型例子。
2023年,《睡眠健康》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习惯午睡的人,他们的脑部总体积较为显著,并且脑部萎缩的速度相对较慢,这种现象可能与神经保护机制的作用有关。研究进一步表明,这种差异或许意味着大脑衰老的过程被延缓了2.6至6.5年。
促进泪液分泌,有效护眼:
进入睡眠状态后,经过上午的辛勤工作,眼球周围的睫状肌得以放松,从而有效避免视力衰退,同时,泪腺也开始分泌泪液,为干燥的眼球提供滋润。
修复皮肤、延缓衰老: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睡眠状态下最为旺盛。
入睡之后,人体肌肉和内脏的消耗量降低,皮肤血管全面扩张,血液得以充分流向皮肤,为其输送养分,促进自我修复与细胞更新。午后小憩能够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发挥一定的促进修复功效。
02
午睡的4个错误方法
使午睡越睡越累 越睡越伤身
午睡时间太久:
长时间的午休可能对夜晚的睡眠造成影响,引发睡眠周期的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
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2025年2月,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指出超过30分钟的午休时间与我国老年群体中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升存在关联,这一现象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
2023年4月,《肥胖》杂志发布的研究指出,最理想的午休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相较于那些不午休的人群,午休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群,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会上升41%,尤其在腰围、空腹血糖和血压这三个方面。而那些午休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并未面临代谢健康的隐患,甚至在血压控制上表现得更为出色。
2024年6月,《欧洲神经病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午休时间不宜过长,超过30分钟可能提升中风几率。具体来说,午休时长在31至60分钟之间,中风风险会上升27%;而午休时间超过60分钟,中风风险则增加至37%。
增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患病风险
在2020年的欧洲心血管学年会上,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若午休时间超过一小时,死亡概率将上升30%,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35%。
众多研究显示,睡眠时长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此外,若睡眠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引发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延长,进而减缓体内新陈代谢,使人醒来后感到浑身不适,疲惫不堪。
午睡超过30分钟,房颤风险最高!
一项持续14年的国外研究,对超过两万名参与者进行了追踪调查,旨在探究午睡习惯与房颤(一种普遍存在的心律不齐症状)之间的关联。
结果发现:
午睡>30分钟的人,房颤风险最高!
午睡15~30分钟的人,房颤风险最低。
完全不午睡的人,房颤风险介于两者之间。
为什么午睡太长反而对心脏不好?研究推测可能有3个原因:
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长时间午休(超过30分钟)可能会引起夜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而长期睡眠不足则会提升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进而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容易发胖,增加房颤风险
众多人在午餐后立即进入睡眠状态,这种现象往往会引起脂肪的积累,同时,肥胖也被视为引发房颤的关键风险要素之一。
身体可能已经“亚健康”
那些午休时间较长的人,他们可能身体状况并不理想,需要通过午休来补充睡眠,而这部分人群本身就面临着更高的房颤风险。
午睡超过1小时,增加4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2022年,《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午睡与大脑老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过度白天午睡可能会提升老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白天午睡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建议:
建议观看时间为二十分钟上下,最好不要超过三十分钟,这样做有助于降低心率,对心脏健康有益。
即使睡不着,只要躺下,放松大脑,闭目养神10分钟也有益。
午饭后马上午睡:
饭后胃内食物较多,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
餐后立即进入午休状态,会导致大脑及全身血液供应相对降低,从而引起身体不适;并且,由于午休时间较短,醒来后常常会感到疲惫。
建议:
午饭后可以休息20~30分钟再睡。
午睡睡得太晚:
周末时分,午间精神焕发,而午后四点过后,却倍感疲倦,以至于整个下午都在沉睡直至天色渐暗。这种作息习惯容易打乱生物钟,导致午睡时间延后、起床时间推迟,进而使得夜间睡眠更加迟缓,进而影响次日白天的精神状态。
建议:
建议在中午12点至13点之间进行午休,若超过下午3点则不宜入睡,以免干扰晚上的睡眠质量。
午睡与夜间睡眠同等重要,都应保持规律性,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进入睡眠状态,这样做有助于其与生物钟同步,届时身体会自发地感受到,从而能更迅速地进入梦乡。
直接趴着睡:
午休时尽量避免直接伏案入睡,因为长时间以这种姿势午睡可能会损害神经系统、颈椎健康以及肠胃功能。
卧姿睡眠时,眼球易受压迫,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引发暂时性视力不清,损害视力健康。长期发展,眼球可能膨胀,眼轴变长,进而形成高度近视。此外,还可能提高青光眼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对于已有轻度近视、近视患者或佩戴隐形眼镜的学生,这种危害更为显著。
建议:
在卧床或摊开的折叠床上入睡,堪称最佳的午休体位。此姿势下,脊柱的各个部分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还能确保脊柱处于一个相对稳固的姿势。
若无法平躺入睡,可倚靠椅背休息,颈部下方垫一个U形枕,腿部可搁置在椅子上,这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平躺的睡姿,需要在手臂下方放置一个既柔软又有一定支撑力的物品,使半边脸颊朝下入睡,注意不要让脸部压迫到眼睛,全身要保持放松状态,并将手部以自己感到舒适的姿势摆放。这样做可以降低对神经系统、视力、胃部、牙齿等方面的压迫。
若条件允许,于沙发上小憩,或许能比在座椅上休息的睡眠质量更为优良。
午睡是身体的“修复剂”
但这4个睡法让你越睡越累
1.夏季午睡的好处:
养心之事效果加倍显著;通过补充睡眠,达到消暑降温的效果;对大脑进行保护,有助于延缓其衰老进程;刺激泪液分泌,对眼睛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修复皮肤,减缓其衰老速度。
2.午睡4不要:
不要睡太久、不要饭后立刻睡、不要睡太晚、不要趴着睡。
3.午睡时长:
20~30分钟为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