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运动时间非天刚亮和临睡前,很多人锻炼都错啦
2025-07-03 00:00:47发布 浏览17次 信息编号:21208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最佳运动时间非天刚亮和临睡前,很多人锻炼都错啦
您倾向于在清晨进行锻炼,还是夜晚投身于运动?众多运动爱好者往往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在晨曦初现时便外出锻炼,另一种则是临睡前进行夜跑等活动。然而,最近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许多人实际上并未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时机!
01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天刚亮”
许多老人常常在凌晨5、6点钟便难以入睡,一旦醒来便外出散步锻炼。那时天色尚早,这么早进行晨练真的对身体健康有益吗?2023年,广州医科大学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过早进行晨练会增加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清晨时段(从05:00至11:00),在午间至傍晚时段(11:00至17:00)进行锻炼,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11个百分点,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8个百分点。
为何不提倡在天色微明时便开始锻炼?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主任中医师成杰辉表示,人的血压在清晨6至8点会达到一天中的第一个高峰,此时运动可能会加大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上升,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过早进行体育锻炼是不适宜的。
02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临睡前”
清晨时分虽非运动良辰,而夜晚临入梦乡之际,更是不宜进行锻炼。一项发表于2025年4月的《自然·通讯》研究,通过对约1.5万名健身爱好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和睡眠质量评估,揭示了睡前运动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它不仅会推迟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长,降低睡眠品质,还可能引发夜间静息心率的不规律波动,形成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四重打击”!
研究结果表明,若在临睡前四个小时,特别是临睡前两个小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以下后果:睡眠时间将推迟约80分钟,睡眠总时长减少约42.6分钟,睡眠品质降低5.6个百分点,以及心率出现紊乱现象,包括夜间静息心率上升和心率变异性降低。
研究指出,不宜在临近就寝时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在睡前至少四个小时停止所有运动活动。以晚上10点或11点入睡为例,那么运动应当在晚上6点或7点之前就结束,确保不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曾指出,“遵循古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晚间进行运动,尤其是强度较大的运动,实际上并不利于养生和调养气息。夜间运动可能会刺激人体内的阳气,尤其是剧烈运动往往使人兴奋,从而可能导致失眠。
03
“最佳锻炼时间”推荐这两个
上午8点至10点
2022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布了一项涵盖超过8.6万参与者的重大研究。研究指出,不论参与者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早晨进行锻炼(大约在上午8点到10点之间)均与较低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相联系。这一锻炼习惯能够有效减少16%的冠心病风险和17%的中风风险,从而在健康与成本效益方面展现出更高的价值。
此外,2020年,《国际癌症杂志》中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那些不进行运动的人群,上午8点至10点进行锻炼能够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起到防护作用,显著减少了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降幅达到了26%至27%。由此可见,上午8点至10点确实是进行锻炼的绝佳时段!
下午16点至18点
众多职场人士面临难题,日间忙碌于工作,夜间又担忧运动影响休息,究竟何时进行锻炼最为适宜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曾提到,实际上,一天之中进行锻炼的最佳时段是下午4点到5点。此时,由于已经度过了一天的多半时间,人体肌肉和韧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心率与血压也趋于稳定,因此适合进行较为激烈的有氧运动,例如跑步、球类运动、游泳以及使用健身器械等。
成杰辉指出,16点至17点属于工作时间,故建议上班族可以将锻炼时间延后至17:30至18:30。这个时段位于午后与傍晚之交,太阳尚未落山,正值阳气旺盛之际。此时进行运动,既不与工作时间相冲突,又能避免日落时阳气收敛,同时也不妨碍晚餐时间,对上班族来说非常适宜。
03
日常运动很多人没练对
记住三个重点
一次锻炼多久?——30至60分钟
有些人对运动过于严苛,一次锻炼长达两小时甚至更久。然而,运动并非时间越长越有益。据2018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涉及超过120万人,结果显示,就时长而言,每次运动以30至60分钟为佳,45分钟时效果最为显著;而运动时长一旦超过90分钟,反而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重点锻炼什么?——有氧+力量
为了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应当将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例如,跑步、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它们主要针对心肺功能的提升,但在增强肌肉力量方面相对不足。而力量训练对于维持肌肉质量、防止肌肉衰减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显示,自40岁起,若每周进行两次针对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有效减少总体死亡率,同时对于心脏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也有正面效应。建议在40岁之后,选择以下三种力量训练方式:依靠自身重量的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使用弹力带的训练;以及使用健身器械的训练。
练到什么强度?——中等强度
运动力度不足,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若运动力度过大,则可能提升受伤的可能性。实际上,无论是现有研究还是运动领域的专家,普遍建议运动应当至少达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强度。
如何界定中等强度的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所述,通常通过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际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至85%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心率通常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40次。
判断运动强度的一种简便方式是:当你运动时,若只是轻微喘息且能顺畅交谈,却无法唱歌,那么此时的运动量属于中等;而如果你在运动过程中,说几句话就得停下喘息,则表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