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山:生态变革后,塑造文旅品牌,建立资源转化全市旅游区域模式

2023-05-17 02:03:04发布    浏览279次    信息编号:5663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徐州泉山:生态变革后,塑造文旅品牌,建立资源转化全市旅游区域模式

初春的清晨,一缕金色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街道、山峦和湖泊上,唤醒了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 清晨,当游人在鸟鸣声中睁开眼,彭祖园里一朵樱花正在悄然绽放; 游人吃早饭时,泉山森林公园的猕猴刚刚爬上树梢; 游玩途中,云龙湖上,成群结队的银鸥正巧在湖面上划出长长的涟漪……这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走在了徐州生态环境改造的前沿。 泉山区。

徐州市泉山区,中间有云龙湖和云龙山,因境内有泉山森林公园而得名。 近年来,徐州泉山区立足于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登高望远”的全球旅游品牌远入新春山”。

生态变化后

《江苏工业志》记载,1932年在徐州,“官山地皆属铜山(无草木之山)”。 解放前夕,泉山区泉山北坡和云龙山西坡仅有小片野生灌木丛。 铜山大部分山上基本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岩石,光秃秃的小山丘。 城乡只有零星的树木。 《徐州风物志》载:“石沟湖,每逢下雨,南山之水尽流于此,久而不退。 昔称石沟镇,故名石沟湖。” 石沟湖指云。 长湖三面环山,一侧临城。 夏秋两季多雨,交通不便,只能乘船摆渡。 那时的泉山区,山水饱经风霜,只好向人们展示枯燥破败的模样。

为改变徐州“铜山”的面貌,解放初期,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政府决定对这片荒山进行绿化。 泉山区每年春秋两季,机关、部队、学校、厂矿、居民上山植树; 1950年,徐州市提出封山育林绿城计划; 1951年3月1日,徐州市绿化委员会成立; 1958年 2010年泉山区80%以上的荒山植树造林; 1984年,泉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2010年,泉山区山头绿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泉山如今郁郁葱葱。 充满活力。

与此同时,云龙湖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2003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秀山露水,创建青山绿水新徐州”的工作目标,拉开了云龙湖景区提升档次的序幕。 . 云龙湖风景区持续生态修复工程徐州南湖水街美食,搬迁泉山区棚户区、危房和工矿企业200万余平方米,拆除鱼塘1700亩,新建住户约259.6公顷改造和绿化。 当地还先后实施了治污截污、林业改造、绿色建筑修复、退渔还湖等生态修复工程。 今天的泉山区已是一幅山水相依、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然而,徐州市泉山区并没有就此止步。 近年来,随着泉山区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大型公园服务半径盲区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泉山区委书记李勇说:“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建设要立足于提升人民幸福感。” “缝绿”实现了市民“出门有公园”的愿望。 据统计,近年来,徐州动物园、徐州名人堂、徐州好人公园、云龙山、珠山景区、云龙公园、科技广场等22个园区景点相继建成开放。 辖区绿化覆盖率达4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7平方米,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居全市前列。 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绘制全球景观

一场生态蝶变之旅,也为泉山区的旅游业画上了一道亮丽的底色。 李勇强调,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扩大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塑造形象、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重要途径。 美好生活所需的重要内容。 泉山区把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双山论”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生态带动旅游、旅游形成产业、旅游带动产业”的特色旅游一体化发展。产业养民生”。 道路。

在今天的泉山区,旅游资源占主城区的75%以上。 徐州唯一的5A级景区——云龙湖景区就坐落于此。 怀塔,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代三绝”之一 汉代石雕 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游乐场徐州乐园、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游乐场徐州乐园、彭祖园等四个国家4A级景区江苏省一流园林,可满足游客不同的体验需求。 有三星级以上饭店7家,特色餐厅150余家,餐饮场所200余家。 家居连锁和特色非标住宿进一步满足了游客的出行需求。

游客来到泉山区,无论是在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在彭祖园体验彭城古城的历史底蕴徐州南湖水街美食,还是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纪念馆,甚至可以找个公园放松一下……一副纵览全域风光的美丽画卷,在泉山区缓缓展开。

进入新时代,泉山区以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泉山区提出,以创建国家全民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加快构建全民旅游新格局。一是旅游共建共享,把泉山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淮海经济区的首选地。 土地。

泉山区全域旅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山将加快构建产品多元、业态多元化、全球联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全域旅游发展、高水平——优质旅游供给、规范旅游治理,形成鲜明特色。 ,泉山旅游标志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泉山在国内外游客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远近驰名的旅游城市。

塑造文旅品牌

游客来泉山区,乘坐泉山区免费旅游巴士。 16公里的行程涵盖了徐州乐园、南湖水街、金山公园、开元名都大酒店等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 泉山区环球旅游宣传单、饮用水、一次性纸巾等用品,车载电视不断播放着唯美的泉山宣传片,各站语音播报会介绍本站的景点和附近景观……这全区旅游专线已成为游客游览泉山区、欣赏美景的移动窗口。

泉山区观光车一条龙开通的同时,还有徐州至苏州、徐州至萧县两省两市三地旅游专线,不仅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两市三地,也促进了徐宿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 旅游交通升级只是泉山区全域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和泉山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徐州市泉山区旅游综合执法队成立。 公安大队四个旅游执法总队将推动泉山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 由徐州各高校学生组成的泉鑫旅游志愿服务队,还将到泉山区各景区提供文明旅游指导、旅游解说、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游客开心、安心。

与此同时,泉山区的智慧旅游也日趋成熟。 设计上线泉山区智慧旅游客服系统:“导游图”是泉山互动手绘导游图; 全景影像漫游功能帮助用户实现全景漫游,“非遗”展示区级非遗的非凡历史与当代风貌……16项菜单满足游客对泉山全域旅游的所有探索。 泉山区创新性地将系统与智慧文旅微图书馆、全球旅游导览图相结合,将泉山的文旅资源多维度、系统化、形象化地生动展示给游客,实现文化和旅游一体化、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游客与市民一体化,将推动泉山区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为满足5G时代游客需求的更新升级,泉山区文体旅游局也相应动作。 依托“全域旅游”,计划瞄准全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馆场馆、城市休闲等旅游业态,建设集信息、新闻、导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25个。旅游推介、在线预订、问题咨询、虚拟游览等功能。

徐州市泉山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泉山区旅游服务体系,要软硬件兼顾,景观人文兼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深入挖掘泉山区特色元素,深化在地体验服务内容,让游泉山没有门槛,同时多方位生动地向游客展示泉山文化旅游资源——立体化、系统化、可视化,实现文旅融合、管理、融合。 服务一体化,游客与市民融合,将推动泉山区全域旅游品牌的打造。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