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听听专家给出的详细解答

2025-09-27 09:03:15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214148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听听专家给出的详细解答

7月23日,宁夏的高考分数即将揭晓,考生和家长开始高度关注接下来的志愿选择环节。

精心准备高考志愿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职业和人生发展,其重要性无需多言。那么,学生如何才能选好志愿呢?记者就此问题访问了银川一中校长张永宏,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内容进行了了解。张永宏表示,高考志愿选择关系到学生的人生道路规划、个人追求和长远抱负,需要在众多全国高校和专业中进行慎重决策。

志愿填报切忌“眼高手低”

必须高度重视考生的个人期望与职业抱负,以免他们因专业选择不当而丧失学习热情。家长和教师需尊重考生的个人选择,既不能强行干预,也不应施加影响或提供错误指导;同时,也不可放任自流,完全交由孩子独立决定。

升学考试之后,应当促使学生与家庭就未来方向展开细致对话。这样做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防止彼此想法产生分歧,以免给后续规划埋下隐患。

选择专业是个重要环节,年轻人需要审视自己的学习经历,明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期望从事的职业类型。倘若拿不定主意,不妨向导师或身边的朋友征询意见,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后再行决断。

张永宏指出,考生需要确立崇高志向,将个人志趣融入国家发展和社會需要之中。此外,应依据自身能力与考试分数,审慎权衡,避免目标脱离现实。关于选择学校与专业,首选是自己热爱的;若难以如愿,也要确保所挑的领域、地点、高校没有反感情绪。

知己知彼才能“得心应手”

学生和家长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访问目标高校的官方网站,仔细研读相关院系的招生信息,也可以向已经就读该专业的学长学姐请教,从而掌握意向专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了解该专业所包含的具体课程,判断自己是否会对这些课程感到吃力,并探究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等细节情况。

每年都有学生不清楚所报专业具体学习哪些课程,进入大学后才明白所学课程大多是自己不感兴趣或基础不扎实的科目,因此容易因学习问题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因为成绩不达标而被学校开除,所以,在入学前对学校和专业进行全面了解,是未来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前提。

有些人对专业认识很浅薄,填报志愿时根据字面意思判断,只看名称挑选专业,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所选专业与自己原先的认知大相径庭。比如说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偏重工程学的学科,重点探索医疗电子和医疗器械,诸如核磁共振、助听器、假肢等,并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学习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数学学科范畴,与之对应的同类学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张永宏强调,必须透彻掌握专业内涵。

挑选学校时,“985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比“211工程”大学更有优势,层次依次递减。考虑找工作的情况,招聘方对毕业院校的认可度,通常将“985工程”大学排在首位,然后是“211工程”大学,再往后是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当前全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完成学业,求职市场竞争异常白热化,毕业学校的声望也变成了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必须指出,一本和二本并非清晰的等级划分,也不是社会对学校地位的评价,仅是地方招生机构为录取工作设定的灵活参考依据。同所学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定位可能不同,一本和二本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比如,部分“985”高校的个别学科会按照二本门槛进行招生,这种情况下应当给予更多关注。另外需要告知应试者的是,部分“985”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其入学门槛会较经济繁荣地带偏低,通常西北与东北的“985”学府分数线要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同类院校,不过这些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样出色。

选择高校地点具有重大意义。张永宏提出,求学首选北京、上海,亦可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城市。从平台和视野角度分析,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能对学生理想与定位形成更宏大的引导。张永宏进一步指出,北京、上海高校林立、名校众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北京和上海的高等学府录取的基准点都十分高,许多民众因此难以具备挑选的资格。

那么,北京、上海以外的大学如何挑选?首推各区域的核心城市,比如华中武汉,西南成都,西北西安,东北沈阳等。其次考虑这些地方的次要城市,例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这些地方汇聚了众多知名学府,不仅囊括了“985”和“211”高校,还普遍形成大学集群,涵盖学科种类广泛,学术氛围浓厚。以西安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曾是全国高校分布第二的地区,仅次于北京,而且当地高校多为部属的老牌名校。

确定了目标院校和学科方向,下一步需要掌握的是志愿提交的录取流程。张永宏说明,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及其家人必须首先弄清录取的次序,也就是录取的先后次第,同时在填写时明确表达自己的选择。对于平行志愿的录取,是以分数作为主要依据,尽管四个志愿(针对一本)看起来是平行的,但对考生而言,它们之间仍然遵循着严格的排列次序(针对二本则有六个志愿可供选择)。考生分数达到第一志愿标准后,档案会直接投递至该院校,其他已填报的学校则退出剩余招生名额。部分家长认为第一志愿并非首选时,仍可考虑后续志愿,这种想法存在偏差。实际情况是每位考生仅具备一次投档机会,除非被退档后获得重新投档资格。

这些填报“锦囊”请考生收下

考生填报志愿和分数高低有直接联系,因此分数不一样,选择志愿的方法也不同。

分数较高的学生,能够依据个人成绩水平,挑选最理想的大学与学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若未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应当优先考虑大学的选择,尽可能挑选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校;分数较低的学生,不论是否有明确的职业方向,都应主要从工作前景出发,着重考虑学科的选择,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擅长或热爱的专业,将来就业会比较顺利。

张永宏谈到,填报志愿时,有一个换算参照分数的技巧:需要把个人分数转换成参照分数,换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简单估算,即将个人分数加上或减去两年录取分数的差距。其次要仔细分析,找出你所在年度的排名对应的积分,比如你今年位列全区1200名,能够参照往年的情况,例如查看2017年1200名时的具体得分,借此对你当前的成绩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另外,对于志向的挑选方式,需要依据个人情况区别处理。部分学子对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已有明确构想,能够集中精力选择心仪的学科,这种情形下,应当优先考虑学科本身。假如立志成为医师,不妨审慎考虑一些规模较大的高等学府的医学学科。不过,务必留意,这些医学学科通常录取分数线较高,存在被分配到“非医学”相关领域学习的情况。许多应考者对于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心中无数,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妨先挑选学校,确定几所心目中比较合适的大学,再考虑那些适用范围较广的专业,等正式成为大学生之后,慢慢思考未来职业方向也不算晚。

张永宏指出,选择专业时要独立思考,切莫轻信旁人的意见。一旦选定计划,若无特殊状况,不宜随意变动。(记者 马 越)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