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视窗:警惕伪 AI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挖坑埋雷
2025-09-18 04:00:32发布 浏览158次 信息编号:21392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维权视窗:警惕伪 AI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挖坑埋雷
法治昌盛则国家兴盛,法治强大则国家强大。为全面贯彻“八五”普法安排和“法治中国·巴渝巾帼在行动”权益保护活动,着力加强与妇女儿童权益关联的法规政策宣传,巫山县妇联携手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机构,借助“巫山女性”公众号,周期性发布法律知识栏目,意图帮助众多女性了解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今天,请您关注:
重庆巫山“法治课堂 · 和谐家园”第二百六十一期已经顺利开始。
最近,高考已经结束,填报志愿的环节即将开始。网络上涌现出一些声称运用人工智能协助“精确选择”学校专业的软件,并且以此收取昂贵的评估费用。实际上,这些软件并没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它们仅仅是依据过去的公开录取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剖析后提出推荐,甚至出现不同软件给出的选择方案差异显著,志愿评估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的情况。
“人工智能辅助选择助你实现心中所愿”“精确选择不浪费任何分数”……高考志愿选择的时间日益临近,各类志愿选择指导信息四处传播。在经历了激烈紧张的考场角逐之后,志愿选择给考生及其家人带来了新的考验。能否准确选择,影响着考生能否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及专业。但是原先以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海量信息,准确选择,没想到这人工智能的宣传下,却是每个平台都推荐不同大学的混乱局面,既达不到准确,也无法提供帮助,甚至可能导致考生遭遇被退档或掉档的情况,真是既设下陷阱又埋下隐患!
我国法律规定,广告不允许包含不实信息,不能对消费者进行欺诈或施加不当影响。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商家不能对其产品特性、作用、品质、销售情况、顾客反馈、过往奖项等事项进行不实或易引人误解的商业推广,从而欺骗或误导购买者。这类人工智能填报工具准确把握了考生及家长的担忧情绪,声称能依据学生的志趣取向、个性特质、学业成绩、目标地域、家庭期望等要素生成个性化报考计划,以“高度匹配”“价值最大化”“失误最小化”为宣传点,诱使考生及其家人购买会员资格,少则上百元人民币,多则上万元人民币支付指导费用,然而后续提供的指导服务却质量堪忧,这种与实际承诺存在显著偏差的行为,已经触犯虚假宣传法规,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特别是,考生和家长们通过这类应用提交的姓名,各科目的分数,居住的区域,以及年龄等个人资料,有被公开的可能性。
不过,在当前情况下,这类应用很难得到有效监管。首先,它们究竟是真正的智能系统还是仅仅做作宣传,需要根据后台技术进行判断,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其次,即便软件推荐的信息与最终录取情况出入极大,相关厂商也可能会以录取标准调整或系统缺陷为由推卸责任;再者,这类应用提供的所谓“咨询”服务,其内容构成和收费标准缺乏明确的规范说明。上述问题也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这种虚假的AI志愿填报工具必须加以管理。监管机构需要首先制定更清晰的准入条件、收费标准,并约束其广告活动。要严厉查处那些在宣传中过分吹嘘、承诺结果的软件,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惩办。同时,监管机构还要加大整治力度,针对那些收取高额费用、进行不实和夸大宣传、实施价格欺诈的市场问题。各大网络平台及相关搜索渠道亦需恪守职责,严谨审核此类智能申报工具的加入资格,管控其宣传活动,防止用户隐私资料外泄,并须向使用者提供必要的警示说明。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高考志愿选择方面的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不应被随意使用,更不能成为商家谋取暴利的方法。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需要明确认识:人工智能仅是辅助手段,只能提供参考意见,不能完全依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