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填报志愿时这些要点你需了解

2025-06-12 18:01:05发布    浏览130次    信息编号:211607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填报志愿时这些要点你需了解

依据之前发布的计划,自22日开始,全国各地将逐步启动2019年高考成绩的查询服务,同时,考生们的志愿填报工作也将紧随其后展开。在今年的志愿填报环节,有哪些新的调整?又有哪些潜在的陷阱需要警惕?这些关键信息,考生及家长们务必了解掌握。

高考成绩今日起陆续公布 志愿填报时间公布

高考落幕之际,全国各省份相继确定了高考成绩的查询开放日期,从今天起,各地区的成绩信息将逐步对外公布。

在已公布查分时间的省份里,四川省的考生们可以在6月22日晚上开始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北京、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西等地的放榜时间被安排在了23日;天津、吉林、黑龙江、广东、重庆、陕西、新疆等省份的放榜时间则被定在了24日;至于江苏、山东、河南、湖南等地的考生,他们则可以从25日开始查询自己的成绩。

与此同时,还有多个省份进一步披露了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间。

江苏省今年的网上志愿填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在6月27日至7月2日期间,考生们可以提交本科院校的志愿申请;紧接着,在7月27日至28日,他们又有机会填报高职(专科)院校的志愿。而在四川省,本科提前批的志愿填报需在6月24日下午5点前完成,其他本科志愿的填报截止时间是6月28日中午12点,至于专科志愿,则必须在7月5日中午12点之前完成提交。

与此同时,部分省份实行了统一的志愿填报时间规定。以西藏为例,该省区将所有批次的志愿填报时间统一安排在6月26日至7月1日之间。

多省份录取批次、平行志愿有变化

高考落幕之后,志愿填报工作便迅速成为关注焦点。记者观察到,今年高考期间,不少省份对录取批次及平行志愿填报规则进行了调整,家长与考生需特别关注。

宁夏自本年度开始对高考录取阶段进行改革,决定将原本的第二批本科与第三批本科合并为一个批次。经过调整,宁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的文理科招生将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批次,具体包括: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合并后的第二批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以及高职(专科)。该省份不仅提高了第二批本科考生的志愿填报数量,还增多了征集志愿的次数,力求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填报志愿的各项需求。

北京市对录取阶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将本科一、二批次合并为统一的本科批次,并在此批次中设立了16所平行志愿的高校,每所高校提供了6个可供选择的专业志愿;此外,针对艺术类招生,实施了分阶段录取的机制。

此外,四川今年则将本科平行志愿由6个增至9个。

今年,该省在本科第一批次、第二批次、专科批次,以及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中,均设立了九个平行的首选志愿;在本科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专科批次中,还额外设置了六个平行的预备志愿;同时,在每个学校的志愿选项中,还包含了六个专业选择以及专业调剂的选项。

新增2297个报考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如何挑选合适的专业呢?或许,这些新设立的专业能够为考生及其家长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方向。

央视报道称,依据教育部先前发布的名单,本年度,我国本科及高职院校合计增设了2297个专业。在这些新增专业中,不少院校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课程,旨在满足国家对于新兴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诸如“会计学”这样的传统专业依然备受追捧,在今年的高校新增专业审批数量排名中,它仅排在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之后,位居第三。

今年,教育部在增设新专业的同时,也进行了专业调整,取消了若干高校的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16个。在这其中,有17所学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取消,紧随其后的是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产品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据相关报道,在高校专业分布情况中,部分知名的重点大学也出现了专业被取消的情况。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共撤销了15个专业,而云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撤销了14个和10个专业。

对此,某位行业专家向媒体透露,专业被取消,其针对的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存在某些问题,并非该专业自身存在问题,亦不预示着与之相关的行业就业市场不景气。因此,对于仍保留这些专业的高校,考生们仍可如常报考。

这些陷阱要警惕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众多考生可能会面临成绩不尽如人意、填报志愿时缺乏明确方向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对考生及其家长的权利造成侵害。

教育部先前已发出通告进行警示,指出那些声称能够更改高考分数的网络信息皆为虚假。实际上,黑客通过入侵系统修改分数在技术层面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高考的网上评卷并非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而是通过内部网络完成,因此外部黑客根本无法进行入侵。在考生成绩公布之前,原始数据已被妥善存档并进行了异地备份。成绩公布后,考试院将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严密监控和比对。同时,各个网站都配备了先进的防黑客和病毒攻击系统。

此外,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前夕,一些中介机构或网站常常声称自己掌握了内部的大数据。而各地教育考试院也明确指出,他们并未与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进行合作。根据教育部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考试院已经对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公开。在考生填报志愿之前,他们还向考生发放了志愿参考资料,以便考生进行研究填报。

教育部指出,那些商家宣称的“内部大数据”实际上是无稽之谈,不过是用来吸引顾客的噱头。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存疑,而且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考生的高考表现可能改变成绩走向,其他考生的志愿选择也可能产生影响。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