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游丨丽江古镇《天雨流牙》一句劝说与古教背后的语境与韵律

2025-04-15 17:01:27发布    浏览63次    信息编号:20851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文化中国游丨丽江古镇《天雨流牙》一句劝说与古教背后的语境与韵律

云南省丽江古城居住着汉、纳西、彝、白等众多民族,在大约 800 年的漫长历史中,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1997 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文化中国游”,我们将用全新的方式打开,带您感受丽江的古城与韵。

央视记者 李晶晶:这里是丽江古城的核心旅游区,我身后牌坊上的“天语流芳”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其含义是,知识如雨,滋养心灵,让文明之花绽放。更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字在纳西语中的谐音是“去学习”,这是汉人和纳西人共同的古老告诫,足以体现当地人对文化和教育的高度重视。

“天雨流淌”是来自明代丽江牧的祝酒词,以劝服古道。明清时期,丽江古城开始兴建学校,积极弘扬中原文化,并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使当地各族人民都能广泛接受文化教育。《天雨》也成为丽江古城悠久历史和不断歌唱的生动注脚。

穿过“天娱流芳”的木牌坊,你来到了明代穆氏土司的豪宅——穆府,也就是现在的丽江古城博物馆。位于木府中轴线上的万娟楼是木氏土司读书、藏书的地方,其建筑造型吸收了山东文庙和北京奎兴塔的精髓,建筑的屋顶形似明代文人佩戴的八角帽,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走进去,“楼内数万本宋明珍本”的藏书更是令人震撼,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东巴经》、《大藏经》等地道的“珍品”,还可以仔细观赏大量关于古汉文化的珍贵书籍, 可见穆氏土司对中原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雨香”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百年大宅“恒裕公”及其守护者人称阿六叔的李俊兴,也在向游客讲述丽江人民的诗词和传家宝的故事。

央视记者 李晶晶:家风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阿刘叔祖先巧妙地将诗书的家训刻在书房的木门上。尽管时间流逝,字体斑驳,但我们仍然可以被这些木刻版画的劝诫所感染和启发。

如今,老房子里有刘叔爷爷传下来的“儒”牌匾,横梁上保存着凤凰书的精美木雕,阁楼小轩窗上的“雅”字板清晰可见,这件充满温暖的“传家宝”仿佛在默默提醒后人“去读书”。

“雨香”,古代对阅读境界的领悟,穿越时空,渗透和滋养着后人。如今,丽江老城区到处都是大小不一、风格的书店和书院,承载着前人艰苦奋斗、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承载着后人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期许。

世运出版社社长 白春林:我们会邀请一些国内优秀的学者来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质量。

选择书店静静阅读,放慢出行脚步,也成为很多游客读丽江、放松心情的另一种方式。

(央视记者 李晶晶 魏邦军 丽江荣媒体中心)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