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公布在即!报名表该怎么填?明天福州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将现场答疑……

2024-09-25 08:01:47发布    浏览219次    信息编号:16682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高考成绩公布在即!报名表该怎么填?明天福州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将现场答疑……

高考后

阜阳有6.4万个家庭参加高考

又一场大考验即将到来

填写您的申请表!

如何操作

我怎样才能进入关键层级?

什么分数适合申请早期批次?

大学重要吗?

还是专业性重要?

或者说城市很重要?

如果我选择中外合作学校会怎么样?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分一级学院和二级学院吗?

备战考研的孩子们

选择本科专业是选择大类专业还是选择专科专业?

高考成绩公布首日(6月23日)

本周日下午 2:30-5:30

2019阜阳广播电视台首届志愿者报名公益直播

为您提供免费在线解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或进入阜阳市公共网

点击底部观看直播↓

做客直播间的专家:陈旭阳,阜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管理学博士,有多年丰富的高考填报辅导经验。

温馨提示:请在后台留下您的疑问,主持人和专家​​将在直播时为您解答。

以下为直播前

我们为你精心整理了十大误区

请仔细阅读!

误解一:专注于考入名校

有些家长在本科首批招生时,只打算让孩子报一所自己喜欢的“名校”,放弃第二志愿。这种填报方式既不明智,又有风险。如果孩子的分数不够高,第一志愿的本科专业没有被学校录取,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进入其他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

不可否认,“211”、“985”高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更胜一筹,考上名牌大学当然是好事,但选择大学时,只看“品牌”,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是不明智的。

而且“名校”专业也并非都是有优势的,普通高校的一些专业也有自己的特色,很强。因此,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不要只考虑“名校”,摆脱不报考“名校”以外学校的误区。

误区二:没有仔细阅读招生规定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招生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全称、办学地址(须标明分校、校区等)、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或独立学院、高等职业院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专业招生数额及相关说明、专业外语培训要求、核定的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要求、录取规则(如是否有相关科目成绩或附加测试要求、加分、减分及同等分数考生的处理、被录取考生的专业安排方式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站等信息。”

错误三:忽视渐变的重要性

志愿梯度是考生填写院校或专业的偏好顺序。

志愿梯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院校志愿梯度,对于同一批多位院校志愿,其填报的顺序为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对于某一个院校志愿,其允许填写的专业顺序为专业志愿梯度。院校志愿梯度的选项有很多,关键看考生侧重什么。

比如可以按照学校的热门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也可以按照考生的喜好从高到低排序,还可以按照学校所在的地域排序。有的考生还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一个西部地区的考生,他非常希望去一个海边的城市,在考虑高校的时候,他基本上只考虑辽宁、天津、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的高校,然后根据他的高考成绩、自己的喜好、高校的热门程度来填写申请材料。他的申请材料是有分等级的,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说比较复杂。

对于专业,考生还要考虑到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定位。专业A在X学院是最好的专业,但在Y学院可能就是一般的专业;而专业B虽然很热门,但在X学院和Y学院都不是强势专业。在选择专业梯度的时候,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讨论梯度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如何用相同的分数填写院校和专业偏好,以便考生最大程度地被自己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录取,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高考成绩。

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考生应该先明确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比如:我最想上哪所大学?我最想去哪个城市?我最想学什么专业?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领域等等。

误区四:专业性浮于表面,不够深刻

误解一:忽视个人潜力

考生在填写报名表、选择专业时,要知己知彼,不可盲从。知己就是要认真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和潜力。但现实中,很多考生在填写报名表时,忽视了个人的兴趣和潜力,常常跟着感觉走,别人选什么,好朋友选什么,就选什么,犯了盲从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在填写报名表前,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力。比如,性格外向的孩子,平时喜欢与人交往,属于“喜欢与人接触”的兴趣类型,这一类型的人一般对销售、采访、信息传递活动感兴趣,可以选择记者、教师、行政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等专业;性格内向的孩子,属于“愿意与人打交道”的兴趣类型,可以选择会计、编辑等专业。同时,考生也要知道,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职业能力的角度看,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将人的职业能力分为语言能力、算术能力等11种。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参考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专业。兴趣加潜力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首要目标,这样对考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误区二:随意挤进热门专业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犯的另一个误区是盲目选择热门专业。我咨询的时候经常被问到“今年什么专业比较热门”、“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其实专业没有好专业和坏专业之分,只有冷热之分。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线高,竞争激烈,如果学生成绩不突出,竞争力不强,很有可能考不上热门专业。即使侥幸被录取,也很难在就业和未来工作中占据优势,因为热门专业人才济济,能力一般都不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热门专业”,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有利。

其次,热门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专业的“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导致另一个时期的“冷”。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科、财经、政法等专业被冷落,工科被重视,社会上流传着“学好数理化,可以走遍天下”的说法。尤其在文革时期,文科、财经、政法等专业受到的打击比理工科专业更严重。以至于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恢复高考,考生选择专业的首选就是医学、机械等理工科相关专业。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财经、政法等专业开始走红。后来,金融、外贸、会计、法律等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这些专业。这种过热也给上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带来了相对过大的压力。再比如,过去师范专业一直是传统的冷门专业,社会上有“家有三梁不能出子王”的说法,很多优秀毕业生不愿意报考师范专业,所以过去在报考表的学科分配栏里,师范专业和农林水利地质矿业石油一起被列在了一起。但近年来,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职业相对稳定,不少考生纷纷争相报考师范专业。现在,师范专业已经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不再冷门。随着能源战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质、石油、地质、矿业等传统冷门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

第三,热门专业并不全是师资力量雄厚或学校名气大。专业热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考生家长过于功利,单纯根据目前就业、待遇、收入等因素来决定专业,这其实是一种短期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部门、行业的垄断逐渐被打破,真正对考生有用的还是在学校学到的真本事。

最后,并不是所有热门专业都适合考生,因为考生的性格、兴趣、潜力都不一样。比如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就是一个热门专业,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误区三:忽视专业内涵

考生在填写申请表和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喜欢根据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却不了解专业的内涵。其实,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有很大差异,有的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材料工程专业,但是由于学校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专业很强,因为其研究的材料与航空航天有关,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在金属材料方面很强,因为它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在纺织材料方面很强,因为它的前身是天津纺织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学院发展起来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蚕桑博物馆。还有一些理工大学是专门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的,所以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该专业的内涵,一般要了解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是否是特色专业,该专业的优势专业,是否有硕士或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就业方向是怎样的,该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没有特殊的要求等。

总之,了解得越详细越好。就像单纯根据外表来交朋友是没有道理的一样,同样,没有详细了解而单纯根据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也是非常有害的。

误区五:根据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

在填写申请表和选择专业时,考生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根据专业名称来选择专业,而没有理解专业内涵。其实,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差别很大,有的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材料工程专业,但是各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比较强,因为其研究的材料与航空航天有关,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比较强,因为它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纺织材料专业比较强,因为它的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学堂发展起来的,而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蚕桑博物馆。其他一些理工大学则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该专业的内涵,一般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是否是特色专业、该专业的优势专业、是否有硕士或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如何、该专业对学生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没有特殊要求等。

误区六:不遵守调整

考生在填写高考报名表时,会遇到是否接受调整的选项。接受调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接受学校调整,二是接受专业调整。“学校调整”是指当你的成绩达到某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而你报考的学校均未录取你,如果你填写“接受学校调整”,则你可能会被转入该批次的其他学校;“专业调整”是指当你的档案被转入某所大学,而你填写的专业均未被录取,如果你填写“同意调整”,则你可能会被该大学的其他专业录取。

在讲专业调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校一般在哪些情况下会拒绝学生。高校审核学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具体审核的档案比例在各学校的招生规定中有详细说明。学生被高校拒绝录取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学生成绩虽然高于学校录取分数线,但不符合所申请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服从专业调整;第二,总分虽然高,但相关科目成绩较差;第三,身体条件不符合所申请专业的要求。

由此可见,当考生在报考某所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分数够该院校录取分数线,但不够报考所报专业),填写“不受专业调整影响”即意味着学校会拒绝其申请。每年高考,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专业时,没有做好专业选择梯度,没有把握好专业差异,或者报考所有热门、需求专业,不服从专业调整而落榜。

误区七:忽视平行志愿服务的风险

平行志愿服务虽然降低了志愿服务的风险,但仍然存在风险。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录取后被拒的风险。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为了减少录取后被拒的矛盾,将录取比例定为105%,但还是有5%的考生录取后被拒的可能性。被拒的考生,即便是A选择被拒,也会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这是填报平行志愿的最大风险。被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高考分数在全部录取的考生中偏低;申报专业选择过高,选择不受调整。当然,如果高校实行“一报到底”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录取线,选择不受调整,就不会被拒,落榜考生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的风险。例如,某文科生在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估计自己能考到510分左右,于是A志愿填报了上海交通大学(微博),B志愿填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C志愿填报了上海财经大学,D志愿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但考完试,他的总成绩只有495分,离华东师范大学(D志愿)的最低分数线还差3分,第一轮就被录取了。这就是定位不准带来的风险。

3、志愿数量无梯度风险。例如,文科生志愿A选择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B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志愿C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志愿D选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四所学校2008年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03、502、498、493,总分差不超过10分。学校之间完全没有梯度,很容易出现某位学生因为成绩等因素而落榜,其他三所学校也毫无机会。

误解八:候选人没有决策权

有人说“高考是对学生的考验,而填写报名表某种程度上则是对家长的考验”。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最好是考上名牌大学,这种愿望在孩子填写申请表的时候会充分流露出来。有些家长过于固执,主观决定考生的申请,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亲子在填写申请表的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给孩子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在整个填写申请表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是顾问,填写申请表的决定权应该交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了近千万学生的命运和未来,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选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自己,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孩子选择的专业不是孩子喜欢的,甚至是孩子不感兴趣的,孩子将来上大学就会很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家长关心孩子未来的发展,对志愿申请非常重视,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家长都是有阅历、有社会阅历的,该说的都说了,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孩子自己的意见还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的。

错误9:忽视个人兴趣爱好

家长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考生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考生特点的专业,扬长避短,既能促进考生学业成功,又能为将来获得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认为考生的特点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个人身体状况等。以上述考生为例,首先,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这违背了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试想,面对自己不感兴趣、一点也不喜欢的专业,又怎么能要求他积极学习、深造呢?其次,这位考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家长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病人。医患接触是诊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家长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第三,北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每年都比市最低控制线高出120多分,近几年还在逐年上升。考生的分数能否达到这个水平,家长们没有进行研究。

另外,在考生的身体状况方面,家长并未考虑到孩子的色觉缺陷问题,医学专业不招收色觉异常的考生。因此,我们提醒考生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考生的个体特点,尽量选择考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专业,适合考生未来学业和职业的专业,切勿干涉。

误解十: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固定的

“老师,今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我这个分数能进你们学校吗?”……分数线是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招生老师却无言以对,只能告诉家长“录取分数线不是学校说了算的,而是要看申请者的具体申请情况。”

“你们学校往年不是录取570分的学生吗?”一位家长的孩子今年考了570多分,她对招生老师的回答表示质疑,“这个分数有点冒险”。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都会贴出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供考生和家长查看参考。这是一个参考系数,但不少家长误以为它是测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来“查名额”。

其实,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在录取结束前不可能准确得知。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波动较大,有的甚至出现“大年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以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距、分数线对应考生的“排名”等。

你家有人参加高考吗?

请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往期回顾

同城奢侈品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