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律师协会 它们化作山河,我们铭记前行
2024-09-18 22:00:51发布 浏览185次 信息编号:162000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赣州律师协会 它们化作山河,我们铭记前行
又到清明时节,春风送爽,春雨送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公园、纪念广场等地,人们纷纷前来悼念英烈,缅怀历史,追寻英雄足迹,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
在广州公安烈士纪念碑广场,全体民警列队整齐,庄严站立,向逝去的战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怀念。广州公安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建国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有178名民警因公殉职,其中73人被追授烈士称号;辅警有29人因公殉职,其中4人被追授烈士称号。
他们中有为阻止特务破坏新政权而用生命换来的黄刘,有胸口中枪却仍举枪射杀毒贩的吴桂忠,有身中27刀仍与歹徒搏斗到底的杜廷斌……因为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爱,他们无所畏惧,用自己的血汗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70年来,在英雄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履行着保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平安的神圣使命。
在银河烈士陵园,百余名消防员聆听了温庆学、姚协伟等消防员的感人故事,深情回忆了他们的光辉事迹。消防员作为离群众最近、接触最密切的队伍,每天都在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面临生死考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消防共有10位英雄在拯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过程中英勇牺牲。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践行着庄严的誓言,用忠诚铸就了永恒的丰碑。
在祖国的海岸线上,数万名海警执法人员乘风破浪、踏浪前行,坚守海上一线,守护着万家灯火。“95110”成为给海上人们最有“安全感”的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数万名海警执法人员无畏的奉献。
海风阵阵,汽笛声阵阵。在南粤海域,广东海警执法官兵再次来到王小龙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表达对战友的怀念。一年来,在广东海警各级局营区、在舰艇甲板上,执法官兵们自勉自勉,要向英雄们学习,争做新时代的海上卫士。
英雄虽逝,但精神长存,犹如广州街头的木棉树,年年开花,温暖如火。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前行也是最好的纪念。
消防员在烈士纪念园内悼念温庆学。
“钢铁队伍铸就英雄,艰苦奋斗造就精兵”
“脱帽默哀!”今年清明节前夕,文明路消防救援站文庆学班的消防员们在烈士纪念角前列队,向消防英雄文庆学致敬。烈士半身像前,一束束洁白的菊花表达了消防员们的哀思。
“在与熊熊烈火的搏斗中,他将自己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4岁的年纪,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文明路消防救援站教导员徐慧聪说。
1985年11月12日清晨6时05分,文德路在建的25层文化大厦发生重大火灾。4分钟后,越秀消防大队接到出动命令,于6时10分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时任代理副中队长的温庆学负责后勤补给和供水,他和战友们迅速接上水管,向火灾现场供水。
“供水不通!”温庆学听到战友的呼喊,立刻意识到有问题,带着两名水枪手冲进火场,往楼上跑。在漆黑一片、充满“障碍”的楼房里,他们一口气跑到11楼,发现两根供水管已被大火烧毁。温庆学赶紧调头跑到楼下取水管。大约在8楼和6楼之间,为了争取时间重新接上水管,他不顾危险跳上棚子,探出头来呼叫下面的战友把水管送上楼。
不幸发生在一瞬间——一根烧红的钢筋突然从高处落下,砸穿了温庆学的头盔,击中了他的右脑后部,他失去平衡从高处坠落,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1985年11月16日,武警总部批准温庆学为革命烈士,次年3月5日,荣立一等功。为了纪念温庆学,越秀消防大队于1986年春天在营区栽种了一棵木棉树。
年复一年,每当木棉花开,枝头的火焰如同火炬,仿佛英雄的光芒照亮了后人的征程。英雄的足迹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消防人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
2019年12月,烈士文庆学所在的战斗班被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命名为“文庆学班”。 “‘钢一班铸就英雄,艰苦奋斗练就精兵’,这是我们宿舍门口的标语。”“文庆学班”首任班长周家鹏说,承载着英雄遗志,这个战斗群守护着方圆4.5平方公里的消防安全,确保不报警、有警不作为。
作为文明路消防救援站的“尖刀班”,“文青学堂班”消防员们四年来共参与灭火救援3000余次,救出被困人员600余人。在他们看来,纪念烈士的最好方式,就是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伟大理想,把他们未竟的伟业进行到底。
今年,始建于1924年的文明路消防救援站将迎来百岁诞辰。徐慧聪说,多年来,广州消防救援大队与烈士家属建立常态化联系帮扶机制,点对点送关怀、办实事、解决问题。“为了感谢组织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在得知广州消防展览馆将建在广州消防局旧址上后,烈士温庆学家属向我们提供了他的详细信息和物品。”
望着烈士们穿上的军装,周家鹏感慨道:“我们要让消防烈士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
“温青雪!”“在这儿!”
文青学班点名时第一个被叫到的名字永远是“文青学”,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到”。在这里,英雄的名字永远鲜活生动。
林水溪烈士(中)工作照
用平凡的心做不平凡的事
“小周,你盯着那个地方,再去看看……”三年后,当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的周警官再次想起那通深夜电话时,他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2021年2月3日23时23分,时任天河区分局林河派出所所长的林水溪致电周警官,询问辖区内场所管控检查落实情况。“他让我注意一些场所被依法关停后,是否继续违规经营,要及时回访。”周警官说,“我以为只是一通普通的工作电话,没想到这是他离世前打的最后一个电话。”
2月4日早上7点左右,林水溪在去单位参加春运保障会议的路上,边看手机边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倒在接送他上下班的儿子身旁。经全力抢救无效,林水溪于2月4日上午8点30分因公殉职,享年51岁。同年5月,被广东省公安厅追授个人一等功。
“他个子不高,也不瘦,但走路很快,好像总是在急着做某件事。”“他做事认真负责,就像一头老牛,始终保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回忆起林水溪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和他共事的临河派出所民警这样说。
临河派出所20年前就有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案件,由于案件时间跨度长,证据线索薄弱,加之东站派出所关闭合并,一直没有结案。姚警官说:“这是我们派出所历史上最棘手的案件,林局长上任后,主动接手此案,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像大海捞针一样找到有效线索,组织警力三次追捕,最终抓获了两名在逃20年的犯罪嫌疑人。”
该案件成为天河警方破获的最成功的案件之一。姚警官感慨万千:“林局长的坚持,让我更加坚信,正义一定会得到伸张。”
从警31年,林水溪先后完成2008年春运抗击冰雪灾害、广州亚运会安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等任务,在打击经济犯罪、“猎狐”追逃等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
“他经常和我们谈案情,遇到需要和专业警队或其他部门沟通的事情,他总是说由他来沟通协调,我们就能放心的往前走。”长期在刑侦一线工作的申警官说。
林水溪在公安基层工作数十年,用一颗平凡的心做着不平凡的事。“与警察威风凛凛的形象不同,家庭生活中,爸爸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对我和妈妈也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会生气。”在儿子小林眼中,虽然在公安基层忙碌,但林水溪从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带回家里。“他一直给我营造着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所以在充满关爱的家庭中成长,我一直觉得很幸福。”
今年清明节前夕,小林写下了想对父亲说的话:“爸,我已经成家立业了,也能照顾好妈,请您放心。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做您儿子,尽一世未尽的孝心。”
队友们整理了小龙的房间,并翻看他的照片。
“努力向前迈进”
“叔叔阿姨,我们来了。”近日,广东海警局派出海上一线人员,来到安徽阜阳太和县,看望海警烈士王小龙的家人。望着客厅里“一级英雄之家”的牌匾,执法人员们满怀悲痛。
时钟拨回到2023年。3月24日凌晨,广东海警局在汕尾海域侦查走私案件时,执法人员王小龙、林清平在登船控制犯罪嫌疑人时落海,被走私船的发动机螺旋桨击中。年仅27岁的王小龙壮烈牺牲,林清平左小腿因伤势过重被迫截肢。4月25日,中国海警局在广州举行追悼会,向在缉私行动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王小龙和执法人员林清平授予一等功。
“小龙,青萍他们来看你了!”在烈士之家,小龙的母亲带着执法人员来到小龙的房间,看着书架上小龙的照片和纪念章,执法人员回忆起一起工作时的点点滴滴,眼里噙满了泪水。
“我还记得小龙把被子叠得特别好,我们以前还比赛叠被子……”看着衣柜里的被子,执法人员习惯性地把它拆开,重新叠成“豆腐块”,拿起清洁工具,一起整理小龙的房间,将他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
望着忙碌的执法人员,小龙的父亲哽咽地说:“真的要感谢广东海警局一直惦记着我们,时不时派员来安慰我们。”
“还记得第一次来阜阳,是去年和同事、叔叔阿姨们一起送小龙回老家的时候,现在已经一年了,真的非常想念小龙和他的父母。”执法员崔玉国动情地说,“看到他们现在身体很好,心里就安心了。”
四月的太和县,金黄的油菜花在暖阳下绽放。在阜阳太和县万寿山烈士纪念碑广场,执法官兵和烈士家属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海警烈士王小龙墓前祭拜。
“小龙,我们来看你了。”崔玉国轻声说道,“叔叔阿姨身体很好,你们放心,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们吧。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感觉你一直在我身边。我会尽力把你的精神传承下去,把你的事迹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小龙,这一年多来我们太想你了!‘324’案的嫌疑人我们已经基本全部抓获,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小龙你放心!你付出的努力,我们会和你一起前行。”望着墓碑,执法员林青平坚定地说。
“礼炮!”
这一刻,整个万寿山烈士纪念广场显得格外安静。
延续正义
广州永远铭记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据悉,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原广州市维护社会治安基金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已有92名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牺牲或重伤致残。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曾组成走访调查组,从2019年4月5日至10月底,历时7个月、驱车2万多公里,逐一走访92名优待对象,了解他们的近况和诉求。走访发现,见义勇为者遗孀拒绝办理特困户,凭借家族过硬的木工手艺,辛苦抚养两个女儿、赡养年迈的婆婆;有的亲属热心公益事业,传承发扬见义勇为精神,拿出10万元抚恤金设立奖教基金……
姚翠荣靠手艺谋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丈夫因救邻居而牺牲,她靠手艺谋生
今年是抗战英雄范维申逝世25周年。25年前,姚翠荣的丈夫范维申在一次煤气泄漏事故中不幸身亡。当时,她才39岁,两个女儿大12岁半,小的才7岁。姚翠荣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把两个女儿养大。如今,25年过去了,姚翠荣的女儿们纷纷成家立业,她也开始安享晚年。
1999年8月15日,广州,一对老年夫妇家中发生煤气泄漏,他们大声呼救。范维申听到他们的呼救声,立即冲上楼。在他的帮助下,老年夫妇得以安全撤离。然而,范维申并没有就此止步,他毅然返回现场,关掉泄漏的煤气罐。当他成功关掉煤气,正要返回时,现场的高煤气浓度突然引发爆炸。范维申的身体在爆炸中被近100%烧伤。虽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抢救,但范维申最终因伤势过重而英勇牺牲。
“当时真的迷失了,像在大海里漂流,不知道岸在哪里。”姚翠荣回忆道。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忘不了那晚,经常想起丈夫冲上楼去救人的情景。虽然伤痛还深深地刻在心里,但她知道丈夫的举动是有意义的。“我们都要学会接受,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养活两个女儿和婆婆。”姚翠荣说。
丈夫离开后,姚翠荣一家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期。他们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的心理创伤,还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姚翠荣知道她要坚强,要为女儿们树立榜样,要支持她们。于是她擦干眼泪,振作起来,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街道建议我申请特殊困难户,但我没有接受。我还是想自力更生。”姚翠荣说。
她选择和亲朋好友一起创业,凭借自己出色的木工手艺,不仅养育了两个女儿、赡养了年迈的婆婆,还投资钱帮助家人买了房子。
退休后做社区志愿者
闲暇之余,姚翠荣开始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为社区、为邻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困难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有空了,也应该回报社会。”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姚翠荣在退休生活中又增加了一件事——时不时开通社区志愿服务群,了解邻里的需求。“有时候去一些老人家家里探望,有时候帮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送东西,居委会有什么需要,我也会帮忙。”姚翠荣说。
“现在我有退休金,身体也好,只要身体健康,其他都不是问题。”如今,姚翠荣不再为工作和生活发愁,每天就是给女儿一家做饭,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生活简单而快乐。“女儿经常对我说,辛苦了这么久,现在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姚翠荣笑着说,“很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一家人的关心,20多年来,相关部门每年都会来看望我们,让我感到精神上得到了支撑。”
儿子为打击犯罪分子牺牲,父母投身慈善事业延续爱心
“花开再开,青春已逝!七年过去,我依然想念你!”2024年3月22日,是英雄陈龙逝世七周年纪念日。那一天,陈父在朋友圈表达了对爱子“龙哥”的思念。在陈龙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碧香夫妇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七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是夫妻俩一生的痛。
2017年3月22日晚9时许,南方医科大学2013级学生刘某持长刀闯入陈龙宿舍,意图杀害其室友许某。陈龙上前阻拦并夺过长刀,不料刘某突然从其腰间拔出匕首,刺入其心脏,陈龙当场死亡。
“出事当天下午,我和龙哥通电话,他开心地告诉我,明天要去中山大学考研复试。”陈碧祥从未想过,这一通电话会是他和儿子的最后告别。出事前,陈龙以390分的高分通过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笔试。一向节俭的他,特地买了一套西装,准备复试。出事当天下午,他还在紧张地准备各种面试题目。“我经常想,如果龙哥没有走,他可能正在读博士,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了。”
说起爱子,陈碧祥自豪地说:“龙哥从小就懂事,因为常年在外打工,陈龙和弟弟陈帅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江西长大。虽然分开了,但龙哥每逢过节都不忘送礼物给我们,从来不让我们为学习操心。”
继承了哥哥英雄精神的弟弟陈帅也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在18岁生日会上,陈帅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哥哥虽然去世了,但我曾经那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已经做好了展翅翱翔的准备。请各位家长放心,好好保重,我才有机会报答你们!”现在读高三的陈帅正在努力备战高考,哥哥曾经就读的大学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他立志要像哥哥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碧香(右)帮独居老人量血压。图/受访者提供
以孩子名义设立奖学金及教学基金
陈龙逝世后,陈碧香夫妇的生活轨迹发生巨大改变,但照顾年幼儿子和老人的责任让他们坚持了下来。“我们想为龙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经过商量,夫妻俩将陈龙逝世当年政府发放的10万元抚恤金捐献出来,在家乡江西赣州石城县设立“石城县勇敢大学生陈龙奖教奖学基金”。据了解,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当年在石城县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参加高考的品学兼优、品行端正的贫困学生,以及当年在高中毕业班任教的优秀教师。发放期限为2017年至2021年,共计5年,每次发放2万元。
为了让公益事业走得更远,2021年底,陈碧香夫妇捐资在赣州市石城县成立了陈龙公益发展中心,主要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闲暇之余,陈碧香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公益志愿服务中,探望独居老人、参加献血活动、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饮料……哪里有志愿服务,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陈碧香一家还被评为“赣州市文明家庭”。
谈及热衷公益慈善活动的初衷,陈碧香感慨:“龙哥的离开,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唯有爱心与奉献,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每次看到受助者脸上洋溢的笑容,陈碧香都觉得自己的坚持很有意义。“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在公益慈善的路上,我会坚持走下去,传播正能量,这绝对是龙哥希望我们做的事情。”
独生子为病父牺牲,免除50万元医疗费
尊重英雄、关爱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广州市英雄基金会积极落实英烈维权、困苦补助等政策,完善对英烈家属和伤残人员“患病及时就医、医保、就学、就业机会、住房保障、节假日慰问、困难帮扶”等关爱机制;与广州市律师协会合作,成立“羊城法务公益法律服务团驻广州英烈及家属基金会站”,为英烈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为92户英烈家属和伤残人员及家属购买医疗保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十年前,年仅18岁的沈俊江下班后勇敢地与持刀歹徒搏斗,不幸牺牲。得知独生子离去的噩耗,患有精神病的父亲沈宣浩病危。为公挑柴的,莫要被风雪冻死。十年来,党、政府、社会各界倾尽全力,为烈士家属排忧解难。清明节前夕,广州市英雄基金会代表市委政法委、全市爱心企业、社会各界个人,专程到医院看望、慰问英雄父亲沈宣浩。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十年来对申宣豪精心救治、悉心护理,为其免除住院医疗费用共计50余万元,为烈士家属提供了及时的救助。
申军江是一名从梅州来广州打工的年轻人。2014年7月1日凌晨,刚刚结束工作的申军江与合伙人罗毅、表哥申永波一起吃宵夜。正当他们聊得兴奋不已时,附近突然传来一声“抓贼,有贼”的喊叫。一道黑影跑到他们身后10米处,越过一排一米高的铁栅栏。申军江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申永波和罗毅也相继跟上。申军江追上了黑影,两人跳进马路对面的菜地里扭打在一起。随后,申军江死死按住歹徒的头,申永波则死死按住嫌疑人的双手。罗毅冲上去帮忙,却见申军江的脸已痛得扭曲。原来,在打斗过程中,歹徒用尖刀捅进了申军江的心脏,申军江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
申军江的突然离世,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表哥喜欢做正事,很孝顺,很关心家人。”申军江的表哥申惠清回忆说,申军江经常回祖屋看望奶奶,哪怕是冬天,他也会亲手帮奶奶洗床垫。“他很疼爱我,我永远记得,他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给我买了一双鞋,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双名牌鞋。”申惠清说。
在了解了Shen 的英勇行为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和热情的组织在2014年7月4日的领导人中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家哀悼基金。
在哀悼活动中,记者遵循了公义基金会,在他们进入大门时,他们就会立即进入心理康复医院。 心理康复医院媒体中心主任Han Jiaxi说。
根据2015年2月的春节前夕,拜兴的心理康复医院党秘书朱迪说,广州市政政治和法律事务委员会的相关领导人,广州城市英雄基金会( City for Shen )由shen the the the shen to and toe具有英雄主义的精神,并决定为他的生病父亲提供全面的待遇和照顾。
经过八年的仔细治疗和护理,安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逐渐改善,他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并积极地参加了医院的各种活动Ing在慰问网站上说。
文字/广州每日新花城记者:张·丹尼(张·丹尼),张郑,丁Xiong(签名除外)通讯员:Xiao Xuan,Gong ,Jiang Ziang Ziang Zibo
照片/广州每日杂志记者:Qiu (具有签名的人除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