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养老院,重庆前首富彻底放下一切

2024-09-18 10:02:20发布    浏览267次    信息编号:161409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住养老院,重庆前首富彻底放下一切

点击下方“新消费者学习俱乐部”,选择“设为星星”

我们共同成长

尤其能拿能放。

——温院长说

‍作者 | 王有新

来源 | 中国商业战略(ID:)

8月底,85岁的前重庆首富、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亲自将自己送进养老院,他一生自强不息,给出的理由是:不要给儿女添麻烦。

三年前,82岁的他亲自向法院提交了力帆集团破产申请,那段时间,老人每天都上班,而传奇尹大师、尹明山的独子尹喜迪却经常失踪。

01

尹明山1938年出生于重庆长江边的一个小镇,当时他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但这个家庭最终却让他受了几十年的苦:先是因为出身不好,被赶到农村;接着又因为出身不好,无论他读得多好都考不上大学;随后又被关进监狱,进行劳改。

直到1979年平反,已经41岁的他才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1983年2月,重庆出版社公开招聘编辑,尹明山因学习成绩优异,在劳改期间刻苦学习英语,被录用并很快升任重庆出版社副社长。

这期间,创业热情逐渐高涨。

看到很多人变得富裕起来,而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张从重庆飞往北京的机票,尹明山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

“进入大海”。

1985年底,他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创办了重庆职教书店,起名“学会”,其实只是一家书店,一个读者变成了一个书商。

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

直到四十岁,尹明善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日夜操劳,全身心投入治理国家事业。

因为是老本行,他很快就出名了,他主编的《一分钱中学生读物丛书》大获成功,很快就销售过千万册,成为图书市场上的抢手货。

更重要的是,他一举赚得60万元,在近50岁时赚得人生中第一笔“巨款”。

02

1992年,尹明山已经是重庆最大的私营书商,但他面临一个难以克服的难题:主渠道始终被老大新华书店把持,他无论业绩如何出色,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看到了天花板,他坚信做书商不会有光明的未来,决定寻找更高的舞台。

思前想后,尹明善果断停止了已经带来稳定收入的图书生意。

此后,他尝试过烟草市场和服装生意,但都不符合他的口味。

直到有一天,尹明善眼睛一亮:

一位摩托车主告诉他,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但要么从日本进口,价格极其昂贵,要么在河南购买,价格相对便宜但质量较差。

重庆曾是重要的军工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当时已是全国摩托车生产基地,不仅有“嘉陵”、“建设”等著名摩托车品牌企业,还有不少生产、销售、维修摩托车零部件,以及组装整车的小公司。

更重要的是,当时摩托车市场正蓬勃发展。

如果你能自己制造摩托车发动机,那这岂不是一桩大生意?!

追热点,不做冷门生意。这是尹明善的经营理念。在后来的公开分享中,他反复强调,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要追热点,要聚集起来,经济学上叫“集聚效应”。

1992年,54岁的尹明山再次创业,投身于当时炙手可热的摩托车行业。

他在重庆郊区农村租了一间房作为厂房,创办了重庆宏达汽车零部件研究所(力帆集团的前身),生产摩托车零部件,注册资本20万元,这是他打拼下来的全部家当。

03

开业第一天,尹明山手下只有9个人,站在不到40平米的车间里,他向这9名员工大胆表态:

我一定要创造出一款在中国或者世界上都没有的引擎。

两年后,尹明善所在的研究所开发出四冲程100型发动机,写下了中国摩托车工业历史上新的一页。

随后,他们又开发了90型和100型电启动发动机。

此后,他开始自己制作整车,并凭借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优势,迅速打造出知名品牌。

依托摩托车的快速发展,力帆也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行业巨头。

2000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个人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50大富豪榜。

同年8月,他还以558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寰岛俱乐部,并将其更名为“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那一年,在4万名球迷的欢呼声中,夺得了西部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2003年,65岁的尹明善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

在人生巅峰时期,他找到了当年做书时的感受:摩托车的空间有限,未来中国最有前途的产业应该是汽车,力帆一定要造汽车。

于是,年过花甲的尹明善再次创业,挑战更大的目标:

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在这个过程中,尹明善发现自己低估了汽车的复杂性,从资质到技术:“从两轮到四轮,我们之间相隔万里山河。”

但他依然将目光锁定目标,并决心坚持到底,因为他坚信这条路的方向是正确的。

2005年10月,中央明确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力帆终于得到了机会。

同年12月19日,力帆轿车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出生证明”,成为继吉利、奇瑞、比亚迪之后又一家获得认可的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

2006年1月19日,力帆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力帆520全球上市。

2010年11月25日,力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国内民营汽车企业首次在A股上市。此后不久,尹明善家族以账面资产逾110亿元成为重庆首富。

然而上市之后,力帆的业绩却不尽人意,经营愈发艰难。

尽管困难重重,尹明善依然保持着激情,努力推出新车、提升性能,努力转型新能源,但这一切努力的结果是,越努力,越失去。

2019年,力帆汽车销量从10多万辆跌至2万多辆,集团旗下金融、地产等其他业务也遭遇危机,81岁的尹明善再一次进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此后不久,力帆全面停摆,进入司法重整程序,白发苍苍的尹明善再度开始千言万语、想尽一切办法,历经千山万水、历经无数艰辛。

但这一次,不是创业,而是告别。

最终,吉利汽车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同发起设立规模30亿元的满江红投资基金,并入股持有上市公司力帆29.99%的股份。

甚至有传言称,李书福为了表达对尹明善的敬意,让他安度晚年,不仅出价收购,还故意出更高的价。

回溯到20年前,当时吉利与力帆在摩托车领域激烈竞争。

吉利入主后,力帆集团曾更名一次,但保留了“力帆”二字,名字也由力帆集团改为力帆科技。

如今,被整合到吉利汽车并扭亏为盈的力帆科技,成为吉利换电新能源平台和主打B端运营汽车的枫叶汽车品牌的运营主体。

去年,力帆科技还与吉利集团合资成立瑞澜汽车,继续进军家用轿车领域。

但这一切,已经和尹明善没有任何关系了。

04

尹明善育有一对儿女,长子尹希娣,次女尹索薇。

在力帆还处于巅峰时期的时候,外界就在不断猜测谁会接班。

尹明善也多次直接回答过这个问题,大意就是:如果孩子有能力,肯定不会故意让他们失业;如果孩子没能力,那就从外面另找一个。

2015年6月8日,答案终于揭晓。

那一天,尹明善一口气放出两大招:

一是发布“力帆i.Blue1.0”新能源战略,并宣布对该项目投入52亿元真金白银,这是力帆在新能源领域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投入。

第二,在与力帆集团总工程师陈伟、总裁尚友共同按下i.Blue 1.0战略启动按钮后,他高举双手向大家宣布:

“他们就是力帆的接班人!”

对于了解力帆和尹家的人来说,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因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的女儿尹索微并不是可以培养的人选,而他耗费心机培养出来的儿子尹希娣,看上去也不像是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

尹希娣被尹明善安排从销售做起,在集团里一步步积累经验。

在摩托车业务最辉煌的时候,尹希迪曾掌管力帆五家工厂中的三家。2010年,39岁的尹希迪还出任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

但尹希迪的作品却平庸无奇,关于他最为著名的还是这样一个传说:

他花了天价才成为中国第一位布加迪威龙车主,提车当天,他从机场开上高速回市区,全程被专业摄影师和航拍团队跟踪,没过多久,他又开上高速,被交警罚款。

媒体问:“花了多少钱?”尹希迪很自豪:

“原价三千万,加税就是三千八百万。”

面对这样的儿子,尹明山肯定很头疼,但是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或者他真的不想强迫儿子做任何事情。

从早年的黑暗到后来创业的艰难,他大概比大多数人更对于工作、生活、幸福有自己的定义。

一位亲历力帆重组过程的人士曾对我说,尹总特别善于承担和放手,这也是力帆比其他陷入困境的企业更快完成重组和重启的关键。

一个证据是,在力帆破产期间,尹明善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芭蕉叶呼啸》。

此次进养老院,他说:“我有两个孩子,有大房子,家里也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但80岁以后,我养老观念就慢慢变了……不管我多大年纪,我都会爱我的孩子,少给他们添麻烦,甚至不给他们添麻烦。”

当然,他住的并不是普通的养老院,而是泰康旗下的养老院御园,经过多方调查,他确定,住在这家养老院,肯定比住在家里好很多。

▲图片来源:泰康之家豫园

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满头白发的尹明善依然精神抖擞,力帆重组后,有人认为尹明善或许会再次奔赴前线,重组家庭和公司。

现在看来,他是彻底放下了。

【温总推荐单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温院长最近发现了一款​​国产高端燕麦片——蒙贝天然燕麦片。

原料产自内蒙古乌拉盖纯净草原,0化肥、0农药、0除草剂、0蔗糖,干净的配料表里只有燕麦。

大颗雪花燕麦片,3分钟温水冲泡即可,软糯香浓,特别适合办公室用餐和家人分享。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购买

新消费学习社由商业营销与传播学院院长温海军先生创办,是“2017中国营销媒体”和最值得关注营销自媒体获得者。

旨在抓住时间窗口,发动饱和营销进攻,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使企业在复杂的商业世界中找到跨越式发展的出路。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茶后生活网上看到的!